古代文人墨客的侠骨柔情

古代文人墨客的侠骨柔情

ID:9002685

大小:1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14

古代文人墨客的侠骨柔情_第1页
古代文人墨客的侠骨柔情_第2页
古代文人墨客的侠骨柔情_第3页
资源描述:

《古代文人墨客的侠骨柔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古代文人墨客的侠骨柔情12级英语2班沈雅苹学号:241297215庄子曰:“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时空召唤着那些迁客骚人。我亦无法忘记“天若有情天亦老”之说,文人们的端庄雄浑之气,磅礴豪迈之魂更是掩映在他们诗文书画背后的伟大人格魅力的体现。颜真卿一生仕宦大江南北,闲暇之时,常寄情山水,与友唱和,在青山绿水间留下了大量的书迹。大唐的紫宸殿内悬着他的傲骨坚贞,斗字二三惊世拔俗。悠悠千载,万世流芳,他不但是位传世的书法大家,还怀有一颗忠君爱民之心,无论是身居庙堂还是远处江湖,均不忘为君守政,为民解忧。所到之处为民排忧解难,服务大众。他所处的年代正是

2、大唐由盛转衰之际,经“贞观之治”而至“开元盛世”,李唐王朝的统治达到顶峰。唐玄宗统治后期安于已有的文治武功,纵欲奢靡,当政者的不当使得各辑度使拥兵自重,而形成割据势力,安禄山叛乱时颜真卿任平原太守,当时许多人已经察觉到安禄山会造反,然而唐玄宗却一直信任他,无任何的防备。颜真卿他以敏锐的政治嗅觉,早已觉察到安禄山的阴谋,颜真卿不动声色地在实际中积极应对,与宾客泛舟饮酒,以寻求蹈光养晦的计策,不被安禄山所察觉,足见其过人的智慧。他独举义旗抵抗叛军,并被附近各郡推盟主。颜真卿率部在堂邑大败叛军,取得“安史之乱”以来唐军的第一次胜利,当唐玄宗听到众多的该官员都降贼

3、而唯独颜真卿守住平原郡时他感慨叹道:“朕不识真卿何如人,所为乃若此。”他刚正伟烈渲染了大唐王朝也给后人对他的书法留下了深沉的思考。代宗时李希烈叛,宰相卢杞“衔恨”唆使皇帝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后为李希烈缢杀。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他一生忠君爱国,鞠躬尽瘁。其忠烈之辑,凛然正气,为后世所称道,正是他的人格魅力影响其诗书风格,用笔遒劲,气象博大,他的书法精神给予笔者的感觉是一身忠义之气,一股顽强的意志,一道坚定的信念与对民族的自豪。唐的极盛一时已被历史载入,步入后尘,如同大唐王朝的光辉,南宋佳子辛弃

4、疾的侠骨柔情也被渐渐的淡化着,稼轩的词浑然有力,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作一个词人,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他,因为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像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像屈原那

5、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辛弃疾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悲怆的呼喊。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我曾专门到南京寻找过这个辛公拍栏杆处,但人去楼毁,早已了无痕迹,唯有江水悠悠,似词人的长叹,东流不息。无论他如何试图用无力的金戈拍案,如何整顿,他的才干,他倔强的性格,北伐的热情终被粉碎,于是他回到了最初的瓢泉作为最后的归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