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讲解词--安福

博物馆讲解词--安福

ID:9007331

大小:115.0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8-04-14

博物馆讲解词--安福_第1页
博物馆讲解词--安福_第2页
博物馆讲解词--安福_第3页
博物馆讲解词--安福_第4页
博物馆讲解词--安福_第5页
资源描述:

《博物馆讲解词--安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安福县博物馆基本陈列讲解词编撰:何财山一、安福县孔庙建筑介绍讲解要求:基本掌握古代儒学建筑规制和功能重点提示:安福孔庙的始建时间、子午标准线、规模、镂孔石雕、牌匾及瑞兽文化内涵。到过安福的游客都知道安福有一座名扬省内外的千年文庙,如果你细细地品味她,将会为她精美的姿容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而痴迷……安福文庙(也称孔庙)坐落在安福县城南侧,于南宋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开始建造,经历了元、明、清三代并多次维修扩建,至今已有近900年的历史。现存建筑面积近3000m2,占地面积约10000m2,约为清代规模的五分之

2、二,是江西省保存较完整的孔庙之一(孔庙古建筑遗存,今全省仅存一个半,安福属一个,赣州孔庙属半个,因其明代道观改建)。安福孔庙是根据明清两代皇帝钦定的天下孔庙样式建造的,又结合了南方园林建设的特点。现存主体建筑有灵星门遗址、下马碑、泮池、圆桥、大成门、名宦祠、乡贤祠、东庑、西庑、露台、大成殿、石雕陈列馆等。主要建筑分三进贯穿于一条南北中轴线上。利用层层推进的门阙、津桥、院落来丰富空间的变化;以柱廊回折来体现殿堂的幽深肃穆;以双层出阁的屋顶和龙首飞翘的檐角来衬托门殿的庄重雄伟。那青石砌筑的露台;清爽耀目的筒瓦;整齐柔

3、和的窗棂格扇……晨钟暮鼓声、香火缭绕雾,置身其中,仿佛走进了久远的古代文明世界。从灵星门遗址两个石鼓中央穿行至鹅卵石铺成的道口,一块禁碑直面来客:“文武官员于此住轿下马”。顺着石道直通圆桥,圆桥为三拱石桥,连接泮池上的南北入口通道。泮池是孔庙特有的建筑,传说为孔子洗墨而设置,也有面水为吉的含意。古代童生入县学便称为“入泮”。38过圆桥经过一条笔直的卵石道,便可走进大成门。大成门气势恢宏,十根硕大石柱高高耸立,石柱上的斗拱托起粗大的梁架。大成门两边为硬山顶,中部凸起楼阁式建筑又为歇山顶,错落有致,彰显气势。中间两根

4、镂孔云纹飞凤盘龙柱,一凤一龙架云海波涛腾空而起,栩栩如生。每一片龙鳞、每一叶凤羽,都雕刻精致,线条流畅,深浅相宜,毫无瑕疵,体现了古代工匠的娴熟技艺。大成门前后有厅,厅中抱夏出阁,富丽堂皇。厅堂两侧为乡贤祠和名宦祠,古时用来纪念爱民官吏和本地贤达。进入大成殿,三尊高大塑像威严地立于神台之上。中间面目慈祥、腰佩长剑、打着手印的即为孔子,左右分别是孟子、荀子,均为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神台下左右两侧排列有明代状元、内阁首辅彭时,理学家邹守益等20尊人物塑像,他们是安福籍古代文化名人,曾被当地民众奉至乡贤祠。将他们与圣人

5、共奉大殿,既是安福孔庙的地方陈设特点,也表达了世代安福民众对这些忠良名士的崇敬之心。大成殿脊高13米,外廊用24根巨大石柱支承,九脊歇山顶,飞檐斗栱,金碧辉煌。大成殿为抬梁式框架结构,三面墙体系挡风墙,主体以立木柱支承。柱梁下安装瑞兽雕刻:寓意象——万象更新马——马到成功鹿——禄位高升狮——师传万世各地孔庙均为儒家活动场所,安福孔庙却与道家和谐相处、相互依存成为另一道别致的人文景观。道教上清派开山师祖魏夫人曾在孔庙左侧池塘里立丹霞观,炼丹修道。相传荷池内哇声如潮,忧人清修,魏夫人遂丢一丹丸入池,从此虽见青蛙蹦跳,

6、不听青蛙吵闹。至清代,丹霞观遗迹仍存,与孔庙附属建筑“文昌阁”、“明伦堂”、“正斋”及“青云桥”融为一体,相得益彰。38安福孔庙之所以辉煌甲与他县,是因为安福民间崇文尚教的传统经久不衰。“盘箕晒谷,教崽读书”是妇幼皆知、代代相传的家风古训。安福自古称“文章理学忠节之帮”,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无论是城里还是乡村,无论是官宦世家、书香门第还是贫寒小户,都不遗余力倡建书院、扩修学宫、弘扬儒学,为推动家乡的教育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再者,安福古代建筑人才也享有盛名。明代正德年间进士、工部尚书欧阳必进曾为皇帝主持修缮北京紫

7、禁城中的东西门楼,新建了三座殿堂。安福孔庙的维修扩建与他的直接指导分不开。二、基本陈列内容介绍讲解要求:了解各展室陈列特点,熟悉所陈列种各类文物的性质、出处、背景。重点提示:解说图片与安福历史现状结合、与文物实物结合,注重安福特色方面的渲染与提炼。(一)古代文明馆枫田石屋山古脊椎动物化石发掘在安福县城东南5公里的枫田镇新屋场村。海拔170米,属喀斯特地貌。山腰原有一天然洞穴,名“石屋洞”。洞口坐南朝北,大可容纳百人,与一暗洞相连。富含钟乳石,并有“一线天”直通山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原吉安地区水泥厂取石炸山而暴露。

8、距石屋洞东侧下方30米处漏斗状岩隙中,有大批古动物化石堆积层,厚10,长6,宽3米。出土动物上颌骨2块、下颌骨2块、牙齿58颗,食肉目动物头骨1块,较典型的关节化石38块,其它化石1000多斤。这群古动物中有剑齿象、犀牛、貘、牛、熊、鬣狗、猪、鹿、竹鼠等种类,时代属更新世早期,距今有100万年。由此可见,当时我国南方处于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新石器时代石器38石斧、石锛、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