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词汇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文化内涵

动物词汇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文化内涵

ID:9009027

大小:2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14

动物词汇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文化内涵_第1页
动物词汇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文化内涵_第2页
资源描述:

《动物词汇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文化内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对于如此有代表意义的文化,十二生肖的英译仍然得不到统一,在不同的词典及资料中有不同的翻译。在最新版的《汉英大辞典》中,十二生肖翻译成:rat,ox,ti⁃ger,rabbit,dragon,snake,horse,sheep,monkey,rooster,dog,pig;在《当代朗文英语字典》中,十二生肖翻译成:rat,ox,tiger,hare,dragon,snake,horse,sheep,monkey,rooster,dog,boar;在百度百科里,十二生肖翻译成:r

2、at,ox,tiger,hare,dragon,snake,horse,sheep,monkey,cock,dog,boar;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汉英词典》编写组编写的《汉英词典》里,十二生肖的英译是:rat,ox,tiger,rab⁃bit,dragon,snake,horse,sheep,monkey,cock,dog,hog。:动物词汇是东西方各民族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载有明确的民族文化信息,隐含着深层的民族文化内涵。动物词汇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文化内涵,词汇层面上存在着深层的文化差异。所谓动物词汇,是表示动物的单词和包括这些单词的短语和其他成语

3、。动物词汇的形成可以反映下列三个特点:(1)动物的外形、生理、性格、行为、习惯、作用等特征;(2)民族的文化内容、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3)联想的作用。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赋予同一动物的文化内涵一般是不一样的,这就使得在跨文化交际中,来自不同文化群体的双方极易发生误解,进而产生交际的障碍。一、动物词汇在中外文化中涵义的异同。1、相同的动物词汇蕴含着相似的文化内涵虽然东西方文化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由于某些动物身上具有的相同特征,不同文化群体中的人对于这类动物词汇也会产生相同的心理。例如“狐狸”一词,无论是在汉语还是英语中,它通常都包含“

4、狡猾奸诈”之意。2、不同的动物词汇蕴含相似的文化内涵。在汉英两种语言中,还有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即不同的动物词汇具有相似的文化含义。自古中国就是一个农耕社会,牛与人类朝夕相处,关系十分紧密。于是,在中国人的思维里,牛往往与“忠厚、勤劳”的形象相联系,短语“老黄牛”应运而生。可是在西方文化中,因为“马(horse)”承担着大多数的日常劳作,因此“马(horse)”具有了和汉语中的“牛”相似的含义.3、相同的动物词汇蕴含不同的文化内涵。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宗教影响以及历史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这么一类词:它们基本意义相同,但有时人们由此联想到的文化内涵却完全不同

5、。德语中在许多成语和俗语中,牛的形象主要是愚蠢和无能(汉语中只有一个成语:对牛弹琴)。还有,在德国民间牛曾经用来拉运灵车,所以在传统文化中,牛又与死亡联系在一起,成为能给人带来厄运的动物,甚至成了死亡的象征。4、英汉语言中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动物词汇。文化的发展直接影响语言中的词汇内涵。英汉民族的文化差异必然导致两种语言不可能在词汇和意义上产生完全的一一对应,从而产生了某一词义的空缺现象。如英语中有些动物词汇的象征意义是汉语中不具有的,如大象、猫等动物,对中国人而言它们不过是普通动物,没有任何联想意义。同样的,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是长寿象征的“鹤(cran

6、e)”在英语中也找不到对应含义。二、差异产生的原因1、生存环境的差异2、历史文化的差异3、价值标准的差异4、语音语义系统的差异针对中英语中的具有各自文化特色的动物词汇,在进行互译时为了便于译文读者了解这些词汇的涵义,应该采取不同的翻译法。(一)借用法也称套译法指套用译语中某个与译语成语喻义相近的成语来进行翻译的方法。因为表达同一意义,英、汉语言里分别使用不同的动物喻体,译者可以根据读者的文化习惯进行套译。(二)直译法如果没有对等的译语成语,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不引起错误联想的前提下有时不妨直译。这样处理既传达了形象,又为译文增添了异国情调。(三)意译

7、法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语义表达出现非对等性的情况时,为了确保译文读者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就常常采用意译法。一种语言中有关动物的习俗语、成语、谚语表达某一语义时,在另一种语言里这些动物名称则完全消失,不借助任何动物名称。(四)其他还有一些情况可以同时采用套译和直译各有千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