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技法——山石画法

山水画技法——山石画法

ID:9014197

大小:4.36 MB

页数:37页

时间:2018-04-14

山水画技法——山石画法_第1页
山水画技法——山石画法_第2页
山水画技法——山石画法_第3页
山水画技法——山石画法_第4页
山水画技法——山石画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水画技法——山石画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山水画中景处理法   在此所说的中景处理法主要是指___中国山水画是如何把“中”“远”“近”景的空间延伸的具体手法。传统中国画近中远景处理手法非常丰富,也非常复杂,也是中国绘画主要特点之一。中国山水画从人物画背景中脱离出来之日起,就形成了独特的空间处理手法和“中”“远”“近”景并重的观念,这一点也是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审美趋向的最大差异。任意驰骋的空间观念也注定了山水画为什么成为历代文人最为推崇画种的原因之一。中国绘画之所以形成那么多复杂的构图法,如:平远构图法、深远构图法、高远构图法、散点构图法、

2、三段构图法等,皆建立在多样的空间处理手法的基础上。    西方风景画的空间,一般是用焦点透视法(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色调冷暖、色彩明度、纯度等)来表现。强调写实,用二维空间造成三维“真实”空间感。西方风景画追求“真实的空间”,这便是很难从西方绘画中找到构图非常复杂的风景画的原因。然而,中国山水画并不以追求“空间真实”为目的,相反,还特意追求空间的不真实性,甚至把不太真实的空间所形成的距离感的视觉错觉,看作评判格调高低的准则。中国山水画的核心点一般放在中景(画眼),甚至“中”“远”“近”景并重,如果单单的近

3、实远虚的表现手法,远远不能满足中国山水画的构图需要,及满足文人抒发浪漫情怀、神游物外精神追求的需要。自古以来,中国绘画不是以“应物象形”“空间真实”作为画品高低评判标准,而更注重“应心象形”的写意绘画手法。古画论里就有的“神品”、“妙品”、“能品”、“逸品”的判类方法。所谓的“神”概括的说:就是绘画作品中的精神气质,也就是写“意”。中国画的“意想虚假”空间感的处理方法是重要的写意手法,因为山水画就是制造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包括空间矛盾),看似不合理的表现手法却让人有其合理的感受,这正是中国山水画所特有的艺

4、术特征,也是对“写意”的最好诠释。(关于“写意”,说一点题外话,现在有许多人认为“写意”是用概括的造型手段和粗放的运笔手法所创作的国画作品。这种把“写意”仅仅在绘画技巧层面的探讨和界定,其观点是错误的,也可以说是不完全正确。真正的“写意”是指:用意想的象形抒写画家独特的审美情趣的国画作品。“写”是指抒发和挥洒抒写的意思,“意”是意趣,情趣、志趣等。其实许多工笔画也非常“写意”。)  这次推出关于中国山水画空间处理手法__“中景处理法”的一些观点,在古代画论中没有立论,首次在《书法纵横》论坛中提出,欢迎同仁

5、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中国山水画中景(空间)处理法大体有以下几种:  肌理处理法__用不同的肌理手法造成距离空间感,如运笔的粗细、快慢,方向变化等手法拉开空间的手法;  瀑布水口处理法__运用层出的瀑布把空间拉开的手法;  云雾处理法__运用山涧回旋的云雾,把空间脱开的手法;  气眼处理法__运用山川间的飞白造成距离感的手法;  沟壑处理法__运用山壑间的层层的沟壑把空间推远的手法;  山峦叠嶂处理法___运用罗列、错落的山峰把空间拉开的表现方法;  水泊处理法___运用“近”“中”景之间的水泊把

6、“近”“中”景脱开的方法;  上实下虚处理法(局部虚实处理法)__等距离采取虚实变化把空间拉开的手法;    以上几种中景处理办法在此予以粗略介绍,其实每一幅作品不仅仅运用一种手段来拓展空间的,一般会几种方法合并使用,在介绍每种表现手法时会具体详加分析。因为题目博大、内容广泛,这次只能提纲协领加以介绍,不可能详加论述,以后如果机缘合适,再做详细分析。其中一部分会在“置陈布势篇章”中再加以补充。同时,欢迎对此感兴趣的同仁积极参加探讨。  肌理处理法__用不同的肌理手法造成距离空间感,这种手法不是利用笔墨的浓

7、淡干湿、虚实变化来造成“视觉距离”,而是充分利用运笔的粗细、快慢,方向变化等手法拉开空间的手法。此种手法在处理近景和中景关系时,利用运笔方向变化等手法,“编织”不同的纹理穿插效果,如:近景绘画不同的树木、房舍、草丛、坡台等形成运笔的穿插排序,与中景的景物区分开,造成一定层次感的视觉效果。这种手法所造成的视觉矛盾突出,冲击力大,“平中见奇”。此手法也被其他画种借用如:年画、版画、装饰画、壁画等~~肌理处理法__宋  李唐    《万壑松风图》在处理近中景空间时,用松针和后面山石斧劈皴法之间不同机理效果,产生

8、空间感。此外画家还用了瀑布处理法和云雾处理法。附件2008-1-3117:2001.jpg(107.58KB) 2008-1-3117:2002.jpg(74.63KB) 肌理处理法__宋  范宽(传)        此幅作品是非常典型的机理处理法附件2008-1-3117:2003.jpg(179.14KB) 2008-1-3117:2004.jpg(102.6KB) 肌理处理法__宋  萧照《江山楼观图》附件2008-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