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战略格局的历史演变

国际战略格局的历史演变

ID:9015222

大小:9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15

国际战略格局的历史演变_第1页
国际战略格局的历史演变_第2页
国际战略格局的历史演变_第3页
国际战略格局的历史演变_第4页
国际战略格局的历史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际战略格局的历史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国际战略格局的历史演变近代以来世界格局的演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战略格局1.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多极均势格局(1648-1815)13世纪以后,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神圣罗马帝国皇权日益衰微,各邦诸侯割据称雄。信奉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的诸侯和信奉旧教(天主教)的诸侯在宗教纠纷掩饰下争夺地盘和反对皇帝专权,并分别组成“新教联盟”(1608)和“天主教联盟”(1609)。哈布斯堡王朝极力限制新教活动,争取旧教诸侯重振帝国皇权,并得到罗马教皇、西班牙和波兰贵族的支持。法国为称霸欧洲,力图使德意志保持分裂状态,支持新教诸侯反抗皇权;丹麦、瑞典早已觊觎北海

2、和波罗的海的德意志领土和港湾;荷兰和英国则不愿帝国势力在北欧扩张,英国还企图削弱西班牙的势力。这些国家都支持新教联盟。1618年捷克反对哈布斯堡王朝的起义,是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线。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蒂亚斯(1612~1619在位)企图在捷克恢复天主教,指定斐迪南二世为捷克国王。斐迪南二世下令禁止布拉格新教徒的宗教活动,拆毁其教堂,并宣布参加新教集会者为暴民。1618年5月23日,武装群众冲进王宫,把皇帝的钦差从窗口抛入壕沟,史称“掷出窗外事件”,它成为三十年战争的开端。整场战争共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捷克阶段(1618年-1624年)、丹麦阶段(1625年-1629年)、瑞

3、典阶段(1630年-1635年)及全欧混战阶段(1636年-1648年),最后以哈布斯堡王朝集团战败,参战各国于1648年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为止,共达三十年之久。三十年战争,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是欧洲近代史的开始。《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缔结,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被认为是近代国际关系的开端。《威斯特伐利亚合约》的签订标志着近代意义上的国际社会得以形成,由它决定的国际法也真正产生。《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所构建的国际秩序影响深远,一直延续到1815年维也纳会议所确立的维也纳体系。合约主要内容有:重申1555年的奥格斯堡宗教和约和1635

4、年的布拉格和约继续有效哈布斯堡皇室承认新教在神圣罗马帝国内的合法地位,同时新教诸侯和天主教诸侯在帝国内地位平等神圣罗马帝国内阁诸侯邦国可自行订定官方宗教,其中归正宗加尔文教派获帝国承认为合法宗教神圣罗马帝国内阁诸侯邦国有外交自主权,唯不得对皇帝及皇室宣战正式承认荷兰和瑞士为独立国家哈布斯堡皇室的部分外奥地利领地被迫割与法国,瑞典和部分帝国内的新教诸侯法国得到洛林内梅林、图尔、凡尔登等3个主教区和除斯特拉斯堡外整个阿尔萨斯瑞典获取西波美拉尼亚地区和维斯马城、不来梅-维尔登两个主教区,从而得到了波罗的海和北海南岸的重要港口普鲁士获得东波美拉尼亚地区和马格德堡(Magdebu

5、rg)主教区萨克森获得路萨蒂亚(Lusatia)地区普法尔茨(Palatinate)公国一分为二信奉天主教的上法普尔茨与巴伐利亚合并信奉新教的下普法尔茨(莱茵兰-普法尔茨)维持独立神圣罗马皇帝选举不得在现任皇帝在世时进行,以免皇帝干预,影响结果法国和瑞典在神圣罗马帝国议会有代表权,巴伐利亚公爵被封为选帝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影响:削弱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神圣罗马帝国控制欧洲局面已经走向衰落,使德意志完全成了地理概念。意大利各邦仍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法国得到通向德意志的战略通道,实力大增,为后来称霸欧洲打下基础;瑞典获得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重要港口,成为北欧强国。和约在欧洲大

6、陆建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状态的格局。2、维也纳体系:多极均势格局(1815-1871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更新,增强了主权国家的综合国力。威斯特伐利亚和会以后,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特点就是西欧向世界各地的扩张。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葡萄牙等国均以各种形式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进行宗教文化渗透。欧洲扩张的结果之一是导致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秩序”;结果之二是导致了欧洲强国因殖民地等问题而进行的无休止的激烈较量。经过一段时间的竞争,国际关系中形成了以法国、英国、奥地利、俄国和普鲁士等占主导地位的多极格局。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胜利冲击了欧洲封建主义制度,对英国

7、霸权地位形成严重挑战。随着连续两次打败欧洲反法联盟的进攻,拿破仑成为法国的领导者并于1804年11月6日登基成为法兰西人的皇帝,于十二月二日正式加冕。拿破仑不断从海上入侵英国,但本身拿破仑对海战并不精通,在久攻不下的情况下国力遭受巨大损失。而英国为了解海上之围,挑动奥地利和俄国等欧洲大陆国家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并于1805年8月正式成立。见此情形,拿破仑率军亲自东征,迅速占领慕尼黑并打败奥地利帝国,第三次反法联盟投降。次年秋天,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俄国、普鲁士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但随着法军大破普鲁士军并占领德国大部分区域,又于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