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贤皇后进献乾隆帝燧囊考

孝贤皇后进献乾隆帝燧囊考

ID:9017561

大小:204.6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5

孝贤皇后进献乾隆帝燧囊考_第1页
孝贤皇后进献乾隆帝燧囊考_第2页
孝贤皇后进献乾隆帝燧囊考_第3页
孝贤皇后进献乾隆帝燧囊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孝贤皇后进献乾隆帝燧囊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赠荷包事件出自:《御制诗二集卷四》 朕读皇祖御制清文鉴知我国初旧俗,有取鹿尾谲毛缘袖以代金缫者,盖彼时居关外,金线殊艰致也,去秋塞外较猎,偶忆此事,告之先皇后,皇后即制此燧囊以献,今览其物,曷胜悼怆,因成长句,以志遗微。练裙缯服曾闻古,土壁葛灯莫忘前。共我同心思示俭,即兹知要允称贤。钩绦尚忆椒闱献,缜致空馀练线连。何事顿悲成旧物,音尘满眼泪潸然。乾隆戊辰清和既望。乾隆每天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固定的安排,而且一年四季的行踪、起居,也有近乎不变的日程表。每年正月各种典礼祭祀活动最多,活动最繁忙,筵宴宗室王公大臣

2、,在重华宫吟诗联句,上元节在圆明园之“山高水长”观看烟火花灯。二月祭社稷、行藉田,开经筵。此时天气渐转暖。从大内移居圆明园,清明则谒东西陵(遵化和易县),或逢巡幸之年,多在本月内启行。四月以后,北方春夏多旱,行雩礼以祈雨,五月端午在圆明园福海观龙舟竞渡。夏秋间,多往避暑山庄,每去必住两三个月.大会蒙古王公,举行小兰秋弥。夏秋如在北京,常去清漪同、王泉山、香山、汤山、盘山的行官走动,有时也在南苑骑射行围。八月为乾隆寿诞、十一月为皇太后寿诞,这是两个最重要的节庆口,张灯结彩,点景演戏,成为全围的娱乐日。十一

3、月冬至,举行隆重的祀天大典,从此由圆明同回居大内。十二月朔日开笔写“福”字,分赐王公大臣。年底,外藩来觐,又必有络绎不绝的召见、赏赐、宴请,至于皇太后处。每隔几天必去请安问好。这一大致的日程表,岁以为常,周而复始。乾隆帝就像舞台上的演员一样.按照编写好的剧本,扮演皇帝这一角色。当然,突发事件和皇帝个人一时兴会所至,随时可以改变日程,但一年的生活起居大致脱离不了这一刻板的程序。 清文鉴:清圣祖玄烨敕撰,是书为清帝敕修的第一部满文辞典。康熙年间随着翻译需要出现的新造满文词语还没有普及、规范,当时也没有权威性

4、的满文辞书,因而大多数满族人读不懂那些满文译著。为使本朝拥有权威性的满文辞书,康熙帝特谕翰林院学士傅达礼等主持编纂此书。两年后傅达礼去世,康熙帝便另派马齐、玛尔汉等主持其事。傅达礼、马齐等“博咨于故老,参考于旧编”,康熙帝亲自审订,经过三十五年由武英殿刊行。该词典全书共1320页,收12110余条满文词语,词汇量丰富。首先,该词典是清代第一部专用满文解释满文词义的大型官修词典,内容包括有关清朝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天文、地理、风俗、习惯、医学、宗教、语言、文化等众多领域的综合性词语。注解详细完备,还附

5、有古书例句,对翻译或阅读《五经》、《四书》、《性理》、《春秋公羊传》、《资治通鉴纲目前编》等经典书籍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该词典是清代满族语言文化的宝库,也是一部“百科性词典”,是满族语言文化最早、最全面的资料之一。在清代满蒙语言文化发展演变及满蒙文词典编纂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次,因《御制清文鉴》的官修性质决定其词语规范,成为有清一代编纂各种词典的标准。以《御制清文鉴》为基础,后逐渐增加蒙文、汉文、藏文、维文等词语,并各语种之间相互标注音韵,形成系列。至乾隆年间已编成了《清文合蒙古鉴》、《御制满蒙文鉴

6、》、《御制增订清文鉴》、《御制满洲蒙古汉文三合切音清文鉴》、《御制四体清文鉴》、《御制五体清文鉴》等众多多种语言合璧的官修分类词典。清代满蒙语言学家们以这些官修分类词典为基础,纷纷编纂各种词典。目前流传于世的分类词典半数以上的都沿用了《御制清文鉴》的体例,其中有些直接采用了“清文鉴”、“文鉴”、“鉴”等名称。此外,《清文汇书》、《清文总汇》、《三合便览》、《蒙文总汇》、《蒙文汇书》等满蒙文音序词典也是以《御制清文鉴》等分类词典为基础,采集词语条目,考证其注解等而成。可见,《御制清文鉴》为满族语言文化形成

7、、发展奠定了基础。此书后收入乾隆三十八年(1773)完成的《四部荟要》中。清圣祖御制清文鉴中记载,满族旧俗有取鹿尾谲毛(按:附于肉的细密之毛)以缘袖,来代替金丝。这是因为当时在关外,金丝取得不易。到了清高宗时,在清文鉴中读到这段记载,方知祖先的这个旧俗,于乾隆十二年秋天在塞外校猎时忆及此事,便告知皇后,皇后也深知帝心,遂亲手缝绣了一个朴实的火镰荷包进呈。从现存实物看,荷包乃在靛色缎上绣简单的朵花纹,边缘饰以浅蓝色布边,内贮放一块椭圆金属片,其上有镀金镂空花叶纹饰,又有一块燧石。如今在故宫收藏的这件火镰荷

8、包中,就随附一张纸,其上以满汉文抄录乾隆帝的诗序与诗文,让今人知道这件荷包的缘由。 当时乾隆皇帝不但要求臣下和诗,并命人以一块内有黄绫的织锦将这个荷包包好,用一个金漆盒收好,又再命工匠配制一个木盒,将金漆盒连火镰荷包一起好好收贮。木盒盖正面刻有清高宗的满汉文诗与序,四侧则分别刻着庄有恭、蒋溥、汪由敦、梁诗正的或铭、或题、或赞;盒身的四壁另外刻着钱陈群、张若澄、嵩寿的赋,与嵇璜的赞。简单说下收藏荷包的配件清秋草莳绘小方盒 盒内一蓝底绣花小荷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