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红糖可持续性发展调研报告

义乌红糖可持续性发展调研报告

ID:9018534

大小:90.8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15

义乌红糖可持续性发展调研报告_第1页
义乌红糖可持续性发展调研报告_第2页
资源描述:

《义乌红糖可持续性发展调研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68中国糖料,2015,37(3):68-69问题探讨doi:10.13570/j.cnki.scc.2015.03.025义乌红糖可持续性发展调研报告曹禄奶,王时龙,王桂芝,吴德锋(浙江省义乌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义乌322000)摘要:分析了义乌红糖可持续性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可持续性发展的措施与建议。关键词:红糖;可持续性发展;措施建议中图分类号:S56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624(2015)03-0068-02义乌的今天,能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是离不开义乌红糖文化作用的。做好义乌红糖

2、文章,是关系到糖农利益和农业产业结构科学化的重要工作。然而,目前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制约着义乌红糖做强做优。带着如何可持续性发展义乌红糖的问题,课题调研组深入糖区座谈调研,分析有利因素,提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措施建议,提供政府制订相关政策参考。进一步调动农民种蔗制糖积极性,实现义乌红糖可持续性发展。1义乌红糖可持续性发展课题提出的依据前一段时间,老科技协会8名会员组成义乌红糖可持续性发展调研组,深入糖区调研。近日又在义亭糖蔗主产区召开红糖可持续性发展课题座谈会,与会代表有协会领导、退休科技干部、糖厂负责人、糖蔗专业生产合作社和红糖产

3、业协会共计17人。当我们提出义乌红糖持续性发展问题时,大家情绪激昂,都表示赞同。众所周知,红糖生产历史上有过辉煌时期,为义乌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义乌能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是离不开义乌红糖文化作用的。据史料记载:义乌制作红糖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元朝,清康熙《义乌县志》有制红糖的内容,清嘉庆《义乌县志》记载清乾隆年间,义乌就有农民在每年冬春季节外出敲糖换鸡毛,“糖担”万担。用本县的土产红糖或饴糖制成糖饼、生姜糖换来鸡毛。后来糖担的货物增加小商品,生意越做越大。1929年,佛堂镇商会选送的“黄培记”号红糖在杭州西湖博览会上夺

4、得特等奖后,义乌红糖名声大震,货郎担的人也越来越多,形成独特的行业“敲糖帮”。到70年代小商品除销往本国城乡以外,还远销海外。大家一致认为小商品市场的兴起源头是“鸡毛换糖”,而鸡毛换糖的源头又是红糖。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义乌的商业文化包涵着红糖文化和红糖文化的延伸。我们不能忘记红糖产业发展历史和红糖文化。做好红糖可持续性发展文章,是关系到糖农利益和农业产业结构科学化的重要工作。自20世纪30年代起,直至80年代,义乌红糖生产历来居浙江全省各县前列。1946年义乌最多种植糖蔗达4446.7hm2,总产糖1万多吨,占全省总产糖的62.5

5、%,1982年义乌总产1.1万t,产销量占全省三分之一。义乌成为浙江省蔗糖业发展的“带头人”。但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其它农副产品和农工收益提价幅度大,而糖蔗生产收益下降,加上国际、国内食糖形势变化,从1995年起,糖价以每年14%的幅度下降,影响糖农种蔗积极性,以致糖蔗面积逐年下降。1995年市政府采取措施,连年举办红糖节,促进产糖区农民积极种植糖蔗,红糖产量有所回升。同时在农业部和省农业厅支持下,在义亭镇建立糖料生产基地和高产优质糖中心示范畈。在佛堂、吴店等地分别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向四川、福建等地引进新品种,使义乌红糖生产处在一个新的

6、发展阶段,再次成为全省糖蔗生产的“带头人”。这些措施的实施为做好义乌红糖可持续性发展打下了基础。全市现有37家半机械化红糖加工厂,12家红糖企业,可以通过产业协会组织的力量,并有政府支持,做好红糖的加工和销售,做好糖农的坚强后盾,为保证义乌红糖可持续性发展保驾护航。2义乌红糖可持续性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做好义乌红糖可持续性发展要从种植品种、管理水平、加工技术包括深加工等方面开展研究,做大文章,这样才能保证义乌红糖可持续性发展的有效性,同时,还要有良好的发展条件。义乌地处金衢盆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春季回温早,雨量充沛与光照同步上升

7、,保证了喜温作物甘蔗的早播和萌芽,全年总积温在5300℃以上,日照时数2100h以上,且集中分布在7—9月,甘蔗生长速很快,到了10月以后,昼夜温差明显,在10℃以上,形成一个秋高气爽的天气,十分有利于甘蔗成熟和糖分积累,这是南方几省无法达到的。难怪二广、云南、福建等省的糖厂同志来义参观后,都感到不可思议,义乌能在7个月左右时间里,生产出比南方各省都要高糖高产的糖蔗来,真是奇迹。所以说,义乌的天时地利是义乌红糖可持续性发展的有利条件,我们要把它充分利用,这样才能对得起老祖宗。收稿日期:2014-10-28作者简介:曹禄奶(1944-)

8、,男,浙江省义乌市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糖蔗新品种、新技术应用推广及红糖加工技术研究工作。第37卷,第3期曹禄奶,等:告报研调展发性续持可糖红乌义698月份,义乌果蔗研究所的吴德锋参加了中国作物学会甘蔗专业委员会第十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