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笔下的老北京年景

名家笔下的老北京年景

ID:9019310

大小:495.00 KB

页数:57页

时间:2018-04-15

名家笔下的老北京年景_第1页
名家笔下的老北京年景_第2页
名家笔下的老北京年景_第3页
名家笔下的老北京年景_第4页
名家笔下的老北京年景_第5页
资源描述:

《名家笔下的老北京年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名家笔下的老北京年景    王  凯    老舍先生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梁实秋虽然祖籍江浙,却是北京出生北京长大,也称得上是京城“土著”了。两位都是从北京走出的文坛大腕儿,虽然走南闯北四海为家,但心中的那份故乡情结却依然割舍不下,在他们笔下,皇城根下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那么精灵剔透富有精气神儿,而极富中国民俗文化特点的老北京春节,更是被他们的如椽大笔演绎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老舍:《北京的春节》名家笔下的老北京年景    王  凯    老舍先生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梁实秋虽然祖籍江浙,却是北京出生北京长大,也称得上是京城“土著”了

2、。两位都是从北京走出的文坛大腕儿,虽然走南闯北四海为家,但心中的那份故乡情结却依然割舍不下,在他们笔下,皇城根下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那么精灵剔透富有精气神儿,而极富中国民俗文化特点的老北京春节,更是被他们的如椽大笔演绎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老舍:《北京的春节》名家笔下的老北京年景    王  凯    老舍先生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梁实秋虽然祖籍江浙,却是北京出生北京长大,也称得上是京城“土著”了。两位都是从北京走出的文坛大腕儿,虽然走南闯北四海为家,但心中的那份故乡情结却依然割舍不下,在他们笔下,皇城根下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那么

3、精灵剔透富有精气神儿,而极富中国民俗文化特点的老北京春节,更是被他们的如椽大笔演绎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老舍:《北京的春节》    老舍出生于一个贫寒的旗兵家庭,自幼生活在北京,熟悉热爱这儿的一切,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和《龙须沟》都是以这座古都为背景。1951年1月春节前夕,老舍在《新观察》第2卷第2期发表了一篇极短却极其精致的散文《北京的春节》,在这篇千把字的文章里,老舍用他那优美的笔调描绘了老北京春节前后的日程、活动、玩艺儿、吃食、礼仪、景观,以至于有人读后惊呼,这哪里是篇散文,分明就是一幅

4、活脱脱的老北京民俗风情画卷。这篇文章以时间为经、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结构全文,老舍在文章开头就开门见山地写道:“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年的一切准备,紧接着便迎来整个春节的3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正月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这些活动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九才结束:“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熟谙京派文化的老舍对情趣盎然的老北京春节习俗信手拈来:买杂拌儿买花炮、大扫

5、除、贴对联贴年画、逛庙会逛天桥、赛马赛骆驼。老舍笔下的这些春节景象正如老北京童谣中所唱:“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用地道的北京话从事创作的作家之一,其作品语言富有浓郁的北京韵味,《北京的春节》依旧秉承了老舍一贯的语言风格,朴素自然明白如话,通篇没有一个难懂的字,没有一句拗口的话,读起来朗朗上口,犹如在听一位长者拉家常、讲故

6、事:“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在结尾老舍这样写道:“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的时候。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从这些貌似闲适的文字里,我们可以寻找到老北京春节民俗的一些根源,其中所包含的文化意义不言而喻。    梁实秋:《北平年

7、景》    1949年江山易手之际,著名作家、学者梁实秋匆匆赴台,从此漂泊孤岛再也未回故里。上世纪50年代,梁实秋写下了《北平年景》一文,抒发了羁旅凄凉、怀念北平的思乡情怀,文章开首便如此写道:“过年须要在家乡里才有味道,羁旅凄凉,到了年下只有长吁短叹的份儿,还能有半点欢乐的心情?而所谓家,至少要有老小二代,若是上无双亲,下无儿女,只剩下伉俪一对,大眼瞪小眼,相敬如宾,还能制造什么过年的气氛?北平远在天边,徒萦梦想,童时过年风景,尚可回忆一二。”    接下来梁实秋回忆了童年时代的北平年景,大人采购年货、置备新衣、祭祖先、烧年菜,孩子们踩

8、岁、辞岁、压岁,新年正月的室内布置、家家开赌、城里各处的热闹所在,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老北京独特的过年习俗跃然纸上:“街上除了油盐店门上留个小窟窿外,商店都上板,里面常是锣鼓齐鸣,狂擂乱敲,无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