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禅文化研究秦始皇封禅论略

封禅文化研究秦始皇封禅论略

ID:9019383

大小:3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5

封禅文化研究秦始皇封禅论略_第1页
封禅文化研究秦始皇封禅论略_第2页
封禅文化研究秦始皇封禅论略_第3页
封禅文化研究秦始皇封禅论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封禅文化研究秦始皇封禅论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秦始皇封禅泰山论略作者:贾贵荣一、何以封禅封禅泰山起何时何人,《史记·封禅书》《论衡》和《韩诗外传》等典籍均记载了自炎帝以来七十二王封泰山的事实,可知这种典礼是远古时代活动在泰山周围的部落或氏族自然崇拜的原始祭天仪式。春秋时代,"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桓公欲行封禅之礼,被名相管仲以祥瑞不现即天帝不承认而阻止;鲁之季孙氏亦有泰山之旅,结果被孔子所讥,理由是资格不够。可以说,此时的封禅泰山至少已成为齐鲁士人心目中一统天下的帝王所行的国家大典。也就是说代周而帝的统治者必须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方可得到天帝的认可,成为天下新的君主。这种理论起码已成为齐鲁大地共识,得到齐鲁士大夫的认同,寄托了他们渴望统

2、一,渴望天下共主再生的政治抱负和社会理想。泰山封禅说为何被秦始皇所接受并如何付诸实践的?这要先从秦国历史谈起。秦国的祖先不同于其他诸侯国,而是直到秦襄公七年即公元前771年,始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而被封侯。至秦缪公"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但直到孝公时代"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会盟,夷翟遇之"。孝公认为"诸侯卑秦,丑莫大焉",遂下决心变法图强。武王曾说"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这种被东方诸侯国卑视的遭遇深深埋藏于历代秦国统治者的心里,成为他们励精图治、蚕食诸侯、最终兼并天下的动力,也成为拥有天下后发泄私愤、炫耀功绩的必然选择。因此,秦始皇得天下后,一方面企图毁灭所有的鄙

3、视自己的痕迹。"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发泄多年来沉积在胸中的被诸侯鄙视的窝囊之气,也开了后代统治者消除异己文字之先例。另一方面,厚积勃发,以十倍的热情注重形式上的炫耀,否则,无以称成功,传万世。这就是秦始皇统一不久便热衷于封禅典礼的历史的和心理的基础。我们再从宗教祭祀的角度来看,自三代以来,祭祀天帝的权利逐渐成为帝王的专利和标志。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秦国的历代统治者深谙此道,正是沿着军事和祭祀两条战线进行统一全国的事业。早在秦襄公被封为诸侯不久便开始了争取天帝祭祀权利的过程。他自以为承继少昊氏神灵,于公元前770年设置西峙祭祀白帝。据司马贞考证:"峙,言

4、神灵之所依止也。谓为坛以祭天也"。司马贞认为"秦是诸侯而陈天子郊祭,实僭也,犹季氏旅于泰山祭"。正如司马迁所言"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作西峙用事天帝,僭端见矣"。而后,秦宣公立密峙于渭南,祭祀青帝(前674年),秦灵公在吴阳置上峙祭祀黄帝,置下峙祭祀炎帝。也就是说,伴随着秦发展的进程,其统治者争取祭祀天帝权利的步伐亦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秦始皇的秦山封禅正是实现了自秦襄公以来的历代君主企图以天下共主的身份名正言顺地祭祀天帝的梦想。泰山封禅是如何被秦始皇接受的,史无明确记载。但与封禅说有关的五德终始说的西行却有明确的记录,"及秦帝而齐人奏之"。秦始皇欣然接受并按照秦代周而应为水德的理论,整理了新生的秦

5、帝国的政治社会制度,色尚黑,民为黔首……可以说,五德终始论为秦始皇认识和了解齐鲁文化打开了一扇窗户,也为泰山封禅说打开了通向秦帝国的大门,而后便有了封禅泰山之举。关于二者的关系,顾颉刚先生认为,"同出于一个目的,就是受命的天子得到他的符应;不过得到了符应之后,五德说希望他走出制度,封禅说希望他到泰山上祭天"。今人黄松先生亦认为封禅说是以五德终始论为依据的。我们同意两位先生的结论。在一定意义可以说封禅是形式,五德终始论是内容:后者通过前者而体现,前者由于后者而充实。它们互相依存,共同承担了秦始皇拥有天下的理论依托和礼仪根据。二、完成封禅关于秦始皇封禅泰山的过程,《史记·封禅》书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6、秦始皇即帝位的第三年,就率文武大臣开始了千里东封泰山。秦始皇一行先到峄山(今山东邹城市境内),在山上立石铭记秦之功业。向齐鲁士人明确展示秦朝的千古功勋,表示自己在功业上已具备封禅资格,不至于重蹈齐桓季孙之覆辙。秦始皇的峄山之行是其封禅泰山的序曲。之后秦始皇才来到泰山脚下,召集齐鲁儒生博士70多人,商议封禅大典的具体仪式。有的博士告诉秦始皇,要用蒲草将车轮子包起来,以免损伤山上的一草一木。然后扫地而祭,用其简易。这显然只是上古时代祭祀山神或祭天仪式的缩影,与秦始皇利用封禅展示其"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的期望值相差很远。结果只能是秦始皇遂贬退诸儒士而不用,自带文武大臣上泰山封禅。这恐怕是秦始皇接受五

7、德终始说以来秦文化与齐鲁文化融合过程中出现的第一道裂痕。秦始皇的封禅大典分两步进行,首先辟山修路,从泰山之阳登上山顶,"立石颂秦始皇帝德,明其得封也。"是为封礼。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其一,歌颂秦帝之德而非单纯的功业,承继了西周以来的以德配天说;其二"明其得封也",向天下表明秦王朝具有封禅资格并实现了这一旷世大典。从泰山之顶下山,"禅于梁父,其礼颇采太祝之祀雍天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记也"是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