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范式升级策略_基于江苏省蒋巷村循环农业发展实证研究

区域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范式升级策略_基于江苏省蒋巷村循环农业发展实证研究

ID:9024130

大小:878.8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5

区域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范式升级策略_基于江苏省蒋巷村循环农业发展实证研究_第1页
区域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范式升级策略_基于江苏省蒋巷村循环农业发展实证研究_第2页
区域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范式升级策略_基于江苏省蒋巷村循环农业发展实证研究_第3页
区域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范式升级策略_基于江苏省蒋巷村循环农业发展实证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区域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范式升级策略_基于江苏省蒋巷村循环农业发展实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388—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第42卷第5期冀宏,赵黎明.区域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范式升级策略———基于江苏省蒋巷村循环农业发展实证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5):388-391.区域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范式升级策略———基于江苏省蒋巷村循环农业发展实证研究1,21冀宏,赵黎明(1.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300072;2.常熟理工学院,江苏常熟215500)摘要:基于技术范式的视角,对江苏省蒋巷村循环农业发展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蒋巷村三产循环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归纳与分析,阐明由于注重培育循环农业发展主体的生态认知和构建三产

2、循环的经济和技术共同体,形成了跨越不同产业领域的生态链,实现了产业经济主体之间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明确指出经济生产者的空间集聚———区域型循环园区建设是促进循环农业技术范式形成的有效载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区域性循环农业技术范式升级的具体措施:强化循环意识,提升循环农业技术范式认知;聚合多元产业集群,构建循环农业技术范式共同体;集成技术支撑体系,构筑循环农业技术范式升级轨道。关键词:循环农业;技术范式;三产循环;共同体;区域循环园区;策略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5-0388-042将技术

3、哲学领域的技术范式理论融入主流经济学,建立人口800人,村辖面积3km。全村经济总产值超过12亿元,经济增长的生态价值内生化逻辑框架,构建了研究循环农业利税实现9000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持续超2万美元,村[1-2]发展的技术范式新体系。在技术范式的视角下,不同的民人均年收入2万元,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国家级农[3]范式决定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人类社会在经济发展村现代化建设示范村”“江苏省百佳生态村”“循环经济示范过程中经历了3种不同的技术范式:原始技术范式、现代技术村”等光荣称号,是江苏省政府批准的200个环境整治试点[4]范式、循环

4、技术范式。从技术和经济的角度看,农业循环村之一,实现了农村经济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经济实际上是传统技术范式的变革和升级。蒋巷村循环农业发展确定的基本思路是“以发展循环经过去由于忽视对循环农业经济范式的整体考虑与设计,济为核心,融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及生态村建设为一体的环境在循环农业的具体实践中,从源头上就已经欠缺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之路”,并依据农村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条件和动力机制,从而导致我国循环农业发展存在诸多制结合其优美的江南水乡文化特色,确定了“农业起家、工业发[5]约因素。循环农业技术范式使我们能够在主客体意义上家、旅游旺家”

5、的战略定位,实现了通过农业起家夯实经济发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进行总括性的动力学把握,便于理解和展基础,依靠工业发家强村富民,借助旅游旺家实现全面生态掌握其内在规律及演进方式。本研究基于技术范式的视角,化发展,形成了以农业发展为根本、以工业反哺为驱动、以生以江苏省蒋巷村循环农业发展实践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提出态旅游为特色、以高效节能技术为手段、以循环经济为目标的区域循环农业技术范式升级的措施与建议,不仅对循环农业[6-7]发展基本框架(图1),初步创建了一个经济发达地区循技术范式研究体系具有实践支撑作用,而且对其他地区发展环农业建设新模式。农村循环经

6、济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2蒋巷村发展循环农业的经验1蒋巷村循环农业发展实践蒋巷村的循环农业发展之路没有陷入片面追求景观环境蒋巷村位于江南腹地江苏省常熟市,全村186户,村户籍美化和形象工程的束缚,从建设伊始就在发展规划中把握了循环农业的经济发展本质和生态协调内涵,始终坚持发展与收稿日期:2013-09-04环保并重,将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建设融为一体统筹规划,构基金项目:江苏省苏州市社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SSD201002)。建循环经济发展的共同体互为支撑,协同发展,立足农村自然作者简介:冀宏(1969—),男,河北保定人,博士研究生,研究员,主

7、条件和经济文化背景,注重对村域范围内空间发展的合理引要从事技术经济及管理领域农业经济方向研究。Tel:(0512)导和土地利用的有效控制,始终保持中国特色的农村生态系52251185;E-mail:jihong@cslg.cn。统空间结构的可持续发展,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10]LiY,YuFS.Optimizedfuzzyinformationgranulationbasedmachinegranulation[C]//Internationa

8、lConferenceonConsumerElectronics,learningclassification[C]//2010Sev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