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的异同

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的异同

ID:9031082

大小:4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15

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的异同_第1页
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的异同_第2页
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的异同_第3页
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的异同_第4页
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的异同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的异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的异同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是很容易相混淆的概念,在我们的教育学和很多教育著作中,对此也是不作区分的。其实,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很大的区别。教育目的的变化往往表现为教育理解方式的变革,而教育目标则具有可经验特征,表明教育可经验的一面。本文就两者的关系、标志和意义,作一粗浅分析,期望引起教育学界的思考。一、教育目的指什么?一般而言,人有目的,人的行为或活动包含有目的,但教育不是人,所以说教育有目的就不是很好理解。把教育理解为人的某种行为或活动,从而认为教育有目的,这可以理解,但这个教育的目的

2、,也还是人的目的在教育中的延伸,因而还是人有目的,而不是教育有目的。况且,把教育理解为人的某种行为或活动,也只是一种理解方式,不是理解方式的全部。如果把教育理解为一种生态环境,理解为一种生命的生成,理解为一种自恰的生活方式,从而说教育有目的,就不很好理解;因为这意味着是拟人化理解,把教育拟化为人了,也意味着需要从外部给教育强加一个目的。但前者是语言运用问题,后者是不平等的权力支配关系在教育上异化出的它性问题,都不是教育自在的问题。而且,说教育是某种社会实践活动,又是指谁的社会实践活动?实际上,更多是指教育

3、工作者而已,因而这个“教育”更多是从教师,广义一点是从教育工作者,再广义一点是从对此具有支配地位的成人、阶级、政府、国家之类的立场来定义的,因而教育目的也就是教师或具有支配地位的成人、阶级、政府、国家之类的目的;但孩子、学生的目的是不是应该包含在教育目的中?怎么包含?是不是必须与大人或教师仁作者的一致,才能称为教育目的?如果不一致,教育还存在吗?如果一致,就一定是教育吗?目的作为一种主观意图,什么情况下才是教育的?这就演变为一连串很复杂的哲理问题。英、美人对教育目的有一个简洁明快的说法:不过是指“教育意图

4、的综合说法,通常表示教师为学习者所作的打算”。因此,在这一意义上,教育目的就是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意图,而作为政策和法今,是指政府或国家要在教育对象身仁实现的意图或设想。可能正因为有这么多难题蕴涵在“教育目的”这个概念中,杜威才说“教育本身并无目的,只有人,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教育这个抽象概念并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继续他们的教育;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生长的能力”。这个说法,与人吃饭、睡觉的行为,并没有目的一样正确。有人请吃饭是为了联络感性,或者是为了制造一个适宜行贿的气氛或环境,等等

5、,只能说这种吃饭是有目的的;但“联络感性”也好,“制造一个适宜行贿的气氛或环境”也好,并不会成为吃饭本身必然指向的目的。因此,非要说吃饭有日的,那也只能是吃饭本身的动因,即为了解除饥饿,才是吃饭自身的永恒目的。杜威看到了这一点区别,所以他的说法表达了对教育理解方式的变革。其实,他的意思很简单,不过是说许多所谓的“教育目的”,并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政治的目的、经济的目的、道德的目的等这些外在的目的对教育目的的替代。这些披着“教育”外衣的外在目的,反映的是成人或教育工作者的、井非教育含义上的主观意图和利益,而

6、且往往是绝对化、强权化的,完全可能成了扼杀孩子或学习者的成长、发展或个性的祸首,从而这样的教育完全可以成为反教育。目的是一种主观意图或设想,假如要从经验事实的角度看待教育,那么说教育有目的,反而因无法经验而成了一个难以弥补的缺陷。至于这种主观意图,是社会性的还是个人性的,是先验的还是后天的,并没有什么实质的意义。说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不能说明教育是怎么一回事,也不能证明教育是怎么产生的,更不能证明高明于生物本能说和模仿说假设。这种论证的有效性是很值得怀疑的,尽管一直流行至今。笔

7、者认为,把教育目的作为学科假设的做法,也许更好些。如经济学把理性人的“利益最大化”作为最基本的假设一样,作为经济行为发生的最终动因,是在一定条件下必然要表现出来的内因,至于这个“人”是自然人还是社会人,是今人还是古人,是精英还是群盲,无须去探究;甚至,事实上是不是“利益最大化”的心理或计算,也没有谁真正知道。好在经济学不管这些,也无法管这些,只要由这个假设及相关的约束条件所作出的分析和推导,能说明和预测经验事实,这个假设就是有效的、有价值的,除非能找到比此更好的假设来替代、自然科学其实也不过如此。但问题恰

8、恰在这里,理性人假设是公认的,起码是比较公认的,但什么内容能充当公认或比较公认的教育目的,从而成为教育学的公设?至今没有什么共识。如果说教育目的只能是具体的,只能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相互之间不可通约,既不相容更不相同;如果这是真的,那么的确也没有什么教育的目的可言,从而也无什么教育和教育学可言,人们彼此谈论教育,恐怕就是一种屠龙性的对话。可见,教育目的,一是指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意图,或者如有的说是一种“期望”,有的说是一种“教育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