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朝花夕拾》的文外之旨

探寻《朝花夕拾》的文外之旨

ID:9036710

大小:3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4-15

探寻《朝花夕拾》的文外之旨_第1页
探寻《朝花夕拾》的文外之旨_第2页
探寻《朝花夕拾》的文外之旨_第3页
探寻《朝花夕拾》的文外之旨_第4页
探寻《朝花夕拾》的文外之旨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寻《朝花夕拾》的文外之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探寻《朝花夕拾》的文外之旨《朝花夕拾》是鲁迅惟一一本散文集,是鲁迅先生回忆早年生活的文字。然而,“作家的生活与作品的关系,不是一种简单的因果关系”,无论是从作品的内容、情感上来看,还是从创作背景,以及创作手法上来分析,这个作品都具有更深广的意义。因此,本文试图从作者创作的视角,来探寻《朝花夕拾》的文外之旨。满溢乐趣的百草园,质朴严谨的书塾,善良仁慈的阿长,乃至正直热情的异国老师……这些儿时记忆,曾时时“蛊惑”着作者,也使每一个读者,对《朝花夕拾》产生了一个基本的认识——温馨的回忆。这固然没错,然而,作者自己却又说,这些回忆,“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王得后

2、先生在名著导读中,也分明告诉我们:《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只有深入阅读,才能获得新的理解和感悟。“一部文学作品的最明显的起因,就是它的创造者,即作者。因此,从作者的个性和生平方面来解释作品,是一种最古老和最有基础的文学研究方法。”结合到《朝花夕拾》这个具体的作品,至少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探讨。一、罹陷纷扰:现实很“离奇”文学是一种社会性实践,它首先“取决于或依赖于社会背景、社会变革和发展等方面的因素”探寻《朝花夕拾》的文外之旨《朝花夕拾》是鲁迅惟一一本散文集,是鲁迅先生回忆早年生活的文字。然而,“作家的生活与作品的关系,不

3、是一种简单的因果关系”,无论是从作品的内容、情感上来看,还是从创作背景,以及创作手法上来分析,这个作品都具有更深广的意义。因此,本文试图从作者创作的视角,来探寻《朝花夕拾》的文外之旨。满溢乐趣的百草园,质朴严谨的书塾,善良仁慈的阿长,乃至正直热情的异国老师……这些儿时记忆,曾时时“蛊惑”着作者,也使每一个读者,对《朝花夕拾》产生了一个基本的认识——温馨的回忆。这固然没错,然而,作者自己却又说,这些回忆,“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王得后先生在名著导读中,也分明告诉我们:《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只有深入阅读,才能获得新的理解

4、和感悟。“一部文学作品的最明显的起因,就是它的创造者,即作者。因此,从作者的个性和生平方面来解释作品,是一种最古老和最有基础的文学研究方法。”结合到《朝花夕拾》这个具体的作品,至少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探讨。一、罹陷纷扰:现实很“离奇”文学是一种社会性实践,它首先“取决于或依赖于社会背景、社会变革和发展等方面的因素”。鲁迅先生自己也有过相关的阐述,认为倘要论文,必须顾及作者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据此,我们首先谈谈作品的创作背景。《朝花夕拾》共十篇,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创作时间从1926年2月起,至11月止,时间跨度不足一年(小引和后记分别作

5、于1927年5月和7月)。“自一九二五至一九二六的八月底,到他四十五岁,时代背景是五卅,三一八,北方的军阀段祺瑞在北京还支持着残局,广州国民政府已经成立,鲁迅于一九二六年八月离开北京,把攻击“现代评论派”的工作,告一段落。这时期的开始,是女师大的校长事件。自一九二六的九月至一九二七的九月,是他生活上感受了异常不安定与压迫的时期,他赴厦门,又赴广东,这种变动使他对人生的体验更深刻了……”这是李长之对鲁迅生活和思想的发展,所划分的一个阶段。我们且不论这种划分是否恰当,但他所列举的这一段的重大事件,却涵盖了鲁迅当时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生活遭遇,构成了这一时段鲁迅创

6、作的背景和主要内容。他的《华盖集》、《华盖集续篇》就是最好的例证。问题是,这一背景对《朝花夕拾》这样一部回忆性作品,有没有产生影响呢?回答是肯定的!大家可以看到,在《朝花夕拾·小引》中,作者就创作过程专门谈到:“环境也不一: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这话看上去说得十分平静,但这种强调的本身,就透露着作者难以自抑的愤激之情。难以想象,身处“纷扰”,面对迫害,作者还能沉浸到温韾的回忆中,去创作一些所谓的“性灵”文章。就拿与“现代评论派”的论战来说吧。在

7、这一事件的背景下,鲁迅写了大量的杂文。如杂文《无花的蔷薇》(1926年2月27),文章辛辣地嘲讽了现代评论派人物相互吹捧的行为,剖析了他们的惯用伎俩:“为要显示他伤害你的时候的公正,在不相干的地方就称赞你几句,似乎有赏有罚,使别人看去,很象无私……”而在《朝花夕拾》首篇《狗·猫·鼠》(1926年2月21日)中,作者则巧妙地借“没眼力”的狗、幸灾乐祸而又媚态的猫,来讽刺现实生活中这类人物;尤其在述说自己仇猫的远故近因时,历数了猫“配合时候的嗥叫”,“闹得别人心烦”等种种罪行,揭露那些“正人君子”们竖着“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

8、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的虚伪面目。阎昌明先生在《鲁迅与陈西滢》一书中指出:“鲁迅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