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几个特殊的词

文言文中几个特殊的词

ID:9046334

大小:14.6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15

文言文中几个特殊的词_第1页
文言文中几个特殊的词_第2页
文言文中几个特殊的词_第3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中几个特殊的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文言文中几个特殊的词[转载]──兼词用法的介绍兼词是指文言文中兼有互相结合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特殊的单音节词。常见的兼词有:“诸”“焉”“盍(曷)”“叵”和“旃”。下面,把几个常用的兼词的具体用法分别介绍一下:诸:(zhū)(1)用在句中是兼代词“之”和介词“于”两个词。例如:①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列子·愚公移山>)②穆公访诸蹇叔。(<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例①句中的“诸”字,为“之于”的合词,意思是:“之”指代:土块;“于”为:到或运到。例②句中的“诸”字,也为“之于”的合词,意思是:“之”指代:偷袭郑这件事;“于”为:向。(注:

2、‘访’字在此的意思是:咨询)(2)用在句尾则兼代词“之”和语气词“乎”两个词。例如:①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郁离子·捕猫>)②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例①句中的“诸”字,为“之乎”的合词,意思是:“之”指代:猫;“于”为语气词“呢”。例②句中的“诸”字,为“之乎”的合词,意思是:“之”指代:大王喜欢音乐这件事;“于”为语气词“吗”。焉:(yān)“焉”作兼词一般都用在句尾,是介词“于”和代词“之”两个词。即“于之”、“于是”、“于彼”。例如: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3、<左传·曹刿论战>)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陶渊明<桃花源记>)例①句中的“焉”字,为“于之”的合词,意思是:介词“于”为“在”的意思;代词“之”指“三人”或“这里”。例②句中的“焉”字,为“于之”的合词,意思是:介词“于”为“在”的意思;代词“之”指“那里”。例③句中的“焉”字,为“于之”的合词,意思是:介词“于”为“在”的意思;代词“之”指“这里”。盍(曷):(hé)盍(曷)(‘曷’通‘盍’)是兼疑问代词“何”和否定副词“不”两个词。即“何不”。例如:①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郁离子·捕猫>)②“盍各言尔志?”(<

4、论语·公冶长>)③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之!(<尚书·汤誓>)例①②③句中的“盍(曷)”字,均为“何不”的合词,意思是:“为什么不”。叵:(pǒ)叵是兼否定副词“不”和能愿动词“可”两个词。即:“不可”。例如:①“是儿最叵信者。”(<三国志·魏书·吕布传>)②“吾门人多矣,尹子叵测也。”(<新唐书·尹愔传>)③居心叵测。例①②③句中的“叵”字,均为“不可”的合词,意思是:“不能够”或“不可以”。旃:(zhān)“旃”这个兼词用得比较少,它兼代词“之”和语气词“焉”两个词。例如:①舍旃舍旃,苟亦无然。(<诗经·采苓>)②愿勉旃,毋多谈。(杨恽(<

5、报孙会宗书>)例①句中的“旃”字,为“之焉”的合词,意思是:代词“之”指代“它”(谣言);“焉”是语气词“呀”。例②句中的“旃”字,为“之焉”的合词,意思是:代词“之”为“你”的意思;“焉”是语气词“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