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素质结构初探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素质结构初探

ID:9047828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15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素质结构初探_第1页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素质结构初探_第2页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素质结构初探_第3页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素质结构初探_第4页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素质结构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素质结构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时间:2007年9月12日地点:学前班主持人:刘桂芳参加人:全体骨干教师内容: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素质结构初探一、目前教师群体的现状分析。  五大差距:  1、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裹足不前。  2、教师的知识结构面临危机  3、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不强。  4、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在有些地区和有些学校已经走到了非常危险的边缘。  5、教师较为普遍地缺少深层次的合作发展意识。二、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素质要求。(一)师德是教师职业的根本。师德的真谛是师爱,师爱的本质内涵是责任。师德就是师爱加责任有人说过:教育的真谛,就在于以仁爱之心点燃希望这火,以信任之剑斩断心灵的枷锁,以唤醒之手开启知识的大门

2、。对每个学生都充满仁爱之心,这是一个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师德的最启码的标准。  学生和我们每个成人一样,都渴望受到尊重和理解,盼望得到赏识与信任,希望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对话,每一个学生都像一座休眠的火山,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只有以仁爱之心才能将其唤醒,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深刻的教育,爱是教育的起点,是教育的归宿,是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是教育的技巧和策略。  师爱的本质内涵是责任:不以师爱为出发点的责任就将成为一种负担、一种包袱、一种心理压力。但不以责任为本质内涵的师爱又是肤浅的,毫无意义的爱。只有师爱和责任完美的结合,才能构成师德的最高境界。这里所说的责任是指:对学生思想进步负责;对学生学业提高

3、负责;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潜能开发负责;对学生终身成长与发展负责;对学生未来一生的幸福负责。只有将对学生的爱转化成这些具体的责任,贯穿于我们每一项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这种爱才是真实的、深沉的、有价值的。  可是,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教师,他们把师德肤浅地理解为只要自己衣服穿整洁,不说脏话,不打骂挖苦体罚学生,就很不错了,可是在他们内心深处缺乏对学生的激情和爱心,缺乏对自己工作的热情和对学生的责任感,他不太关注自己的工作是否真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起了责任。更有严重的,把自己的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去,以牺牲学生的学业为代价来渲泄自己心中的不满情绪。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缺乏师德的做法,就犹如

4、医生自己不高兴时就在你身上随便动刀子一样。这样的教师,你将会从此失去学生及家长对你的信任和尊重,因为你已经失去了一个教师最启码的职业道德。这样的教师,不管你专业水平有多高,能力有多强,你都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  (二)理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  理念是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根本和基石,没有正确领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的一切行为都是纯经验型的,面对新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面对新时期新的学生,甚至是盲目的。教师就很难看到自身的缺点和错误,就很难听得进别人的建议和忠告。更不能适时进行深刻地自我反思和校正。就容易形成我们经常看到的:观念落后、思想僵化、固执保守、又处处固步自封的教师。  在新形势下,

5、教师要做到观念更新,必须在以下几个问题上进行深入的思考。1、对“教育”二字的真正理解。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究竟是一味地管教、苛求、束缚?是培养出一批批只会应考的机器?是按成人的标准“克隆”出一个个整齐划一的产品?还是以仁爱、信任、引导把学生的创造力开发出来,提升他们的修养与智慧,使他们成为丰富多彩的人?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重新审视和思考的问题。6  事实证明:严厉的管教,只会束缚受教育者的心灵的自由,屏蔽思想空间的开放,严重的会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产生对立与隔阂。我们都应该深刻地反思,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我们是否真正把学生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在看待,而不是一个机器或产品。如果是人,就应当

6、有他的自尊、自信,有人作为个体的鲜明的个性与差异、有人的喜怒哀乐,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尊重学生的自尊与自信,是否做到了能包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的喜怒哀乐。  在一节语文课上,教师要求学生就自己的未来理想写一篇作文,一个平时非常顽皮的学生洋洋洒洒地写出了他有史以来最长的一篇文章,道出了他喜欢动物,想成为一名生物学家的愿望,教师看后,找到这名学生,告诉他:你的理想太不切合实际,以你现在的情况来看,你只要好好的学习,将来能初中毕业已经不错了。教师的话听起来似乎语重心长,教师也可能认为这也是他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可学生眼中原本闪烁的希望之光渐渐暗淡了,取而代之的是自卑、冷漠和敌意。果然不出教师所

7、料,这名学生没有读到初三就辍学了,当然,这名学生最后的结局也不一定全因教师这句话而起,但我们想一下,如果当初这位教师能用另一种观念来看待这名学生,能够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结果又会如何呢?  2、对教育的肤浅与深刻的认识。  在回忆学生时代的校园往事时,人们对有些课程觉得如过眼烟云,已经淡忘,而对有些课程,甚至课堂上的有些细节(如教师的一句话或一个眼神),却往往印象深刻,念念不忘。何以出现如此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