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诗歌发展的道路

当代诗歌发展的道路

ID:9048953

大小:3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15

当代诗歌发展的道路_第1页
当代诗歌发展的道路_第2页
当代诗歌发展的道路_第3页
当代诗歌发展的道路_第4页
当代诗歌发展的道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代诗歌发展的道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当代诗歌发展的道路当代诗歌发展的道路摘要:九十年代以来的都市诗歌虽然陷于异常混乱、混沌的境地,但它绝对不是诗歌的终结之地,而是都市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一个历程、一个岔路口,往下的路该怎么走,还得从先锋回到传统,从传统中吸收养料。关键词:后朦胧诗歌;都市;语言自指;传统割裂;自救1当代诗歌的都市化都市作为全球化和国际化的产物,成为20世纪全球生活的舞台。中国社会也在全球经济浪潮的裹胁中进入都市时代,此后都市成为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重要的社会和文化现象,它深刻地影响了现代诗歌的发展。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都市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现代工商业文化飞速发展,大

2、机器生产与现代商业成为都市经济和生活的命脉,同时也侵入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生活习惯,改变了人们生活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模式。在中国现代工商业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古典的诗歌审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现代新诗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诗歌审美情趣,与此紧密相关的是人们心理的巨大变动,以及审美观的转变。特别是第三代诗歌运动出现,后朦胧诗占据了诗坛的重要位置。后朦胧诗打出的旗帜虽是对朦胧诗的反叛和叛逆,但实现的途径是反文化、反传统、反崇高的价值取向和反抒情、反技巧、反意象的写作方式,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反叛造成了很严重的文化后果。正因为这是一场主动的文化叛逆,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人们的精神迷茫和空虚。好像一

3、切都不重要了,无所谓崇高和卑劣的分界,也无所谓文化和无文化,在对立消失的同时,原先被贬抑的一方得到重视,甚至演变为对另一方的刻意贬抑,也就是对文化传统的刻意割裂。都市诗歌由此进入后朦胧状态。城市正在成为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最为重要的人文景观,一个新的有别于计划经济体制时代的市民阶层随之悄然崛起,并且开始扮演城市生活的主要角色。在商品经济浪潮中,俗世利益角逐白热化,个人能力得到空前重视,欲望也随之膨胀并被平常视之。失去道德约束的欲望透支了生命的底色,显示出它原生的野蛮面目,文化不可避免的沾染上欲望的气息。在都市文化全面繁荣的同时,都市诗歌也开始张扬其独特的个性,成为都

4、市生活的风向标。都市经验与乡村背景下所形成的审美经验有很大的不同。都市生活,在诗人的笔下体现为光怪陆离的意象组合。在诗歌新的成长背景下,诗和时代兴衰、民众忧乐紧密联结的情状开始势微,都市化的步伐中,计划经济向着商品经济转变,这种空前的剧变给予诗歌以极大的冲击,动摇着创作本身的基础,诗人在困窘中无法固守传统的道德滩头,只能在痛苦和迷茫交织的天网中挣扎、彷徨。里尔克称诗不徒是情感,而是经验。市场经济高度发展条件下审美活动的回归自身以及审美者的物质需求必须通过审美活动本身来解决,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使得审美活动必然要把自身降低为现实生活,以现实为基础提升,进而走上审美生活化的

5、道路,以坚定的形态存活于现时现实,将肉体的直感作为吸纳与反射的镜子,强调自我感官的真实体验。20世纪九十年代乡村生活成为遥远的背影,道德评价也失去原有的权威,庄严的宏大叙事在断裂的历史底座上崩塌。就如同诗人伊沙所说“呈现着耶稣受难的/全部姿态和表情/太高了/没人看得清楚”(《俗人在世》),诗歌终于从高高的神圣宝座上跌落下来,还原了生活的真实。这是一种没有经过提纯和提升的原生态城市生活,在当下诗歌也和所有重复吃喝拉撒的俗人一样,经历每个后朦胧诗人的重复制作。都市诗的实验浪潮在20世纪九十年代一浪高过一浪,其结果是将悬浮在半空中的诗歌请回大地。同时,都市诗中大量的平常状态,平常

6、心和平常话语,从反抗新诗潮在内容和艺术上的“贵族的倾向”,都市诗因为消解意义而导向拒绝崇高。都市诗歌把大量的平凡甚至平庸引入诗中,用世俗的琐屑代替新诗潮的崇高严峻。在诗歌内容失去可复述性后,诗人们转而把目光投向语言,并且宣言“诗到语言为止”。然而让人想不通的是究竟是“诗到语言为止”,还是“诗人到语言为止”?从此诗歌沦落为城市生活中点缀的游戏手段,诗歌的边缘化成为定论。无论如何,都市最终成为后朦胧诗中举足轻重的叙事材料,这种叙事模式对于市场经济商品化时代的诗人是无可回避的选择,讲述都市故事、都市生活,描摹都市人生和都市人物,实际上是他们命中注定的归宿。解读20世纪九十年代都市

7、诗歌不可忽视的是部分都市诗人完全脱离了乡村经验,他们成长于都市系统,没有传统文化的包袱,心理上与都市的生活节奏与情调具有更多的同构之处,不再为闪烁的霓虹、旋转的舞厅、急驰的汽车、巍峨的高楼而惊奇地张大眼了,他们已经完全融入城市,接受城市,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就如陆忆敏所说“温柔的死在本城”。2当代诗歌的自救之途中国现代诗歌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进入后朦胧状态之后,诗歌发展的前景越发显得扑朔迷离,一切皆源于诗歌的语言实验。不管是后朦胧诗歌的平民意识、口语实验、叙事强化还是零度抒情,最终都指向并且表现于诗歌的语言,因此诗歌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