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杨炼的《大雁塔》和韩东的《有关大雁塔》的社会历史意识

比较杨炼的《大雁塔》和韩东的《有关大雁塔》的社会历史意识

ID:9050922

大小:26.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16

比较杨炼的《大雁塔》和韩东的《有关大雁塔》的社会历史意识_第1页
比较杨炼的《大雁塔》和韩东的《有关大雁塔》的社会历史意识_第2页
资源描述:

《比较杨炼的《大雁塔》和韩东的《有关大雁塔》的社会历史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比较《大雁塔》和《有关大雁塔》的社会历史意识中文系李仕梅051班干部34号关键词:杨炼,《大雁塔》,韩东,《有关大雁塔》,社会历史意识内容提要:诗人杨炼的《大雁塔》和韩东的《有关大雁塔》体现出不同的社会历史意识。杨炼的《大雁塔》有浓郁的“史诗”意识,韩东的《有关大雁塔》是对社会历史意识的消解,这是由他们的诗歌创作观念所决定的。同样是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的大雁塔,诗人杨炼的《大雁塔》有浓郁的“史诗”意识,而诗人韩东的《有关大雁塔》却表现出对社会历史意识的消解。为何会出现出截然相反的现象?这在他们的那两首诗歌中又是如何体现的?其实这是由杨炼和韩东的诗歌创作观

2、念决定的。杨炼是朦胧诗派成员,他创作的诗歌体现了朦胧诗的特征。朦胧诗从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的价值角度对动乱时代的痛苦历史、人性毁灭、理性沦丧进行了浓刻的反思和批判,重新满足人的价值,追求自由人格,呼唤人道主义和人性的复归。在诗歌艺术上,朦胧诗追求意象化、象征化和理想化。常采用象征、暗示和隐喻的表现方法,注重形象、意象的刻画与表现。形式和语言都具有“陌生化”的效果。但杨炼在朦胧诗群中又是风格独异的,他的诗歌很明显的具有一种史诗意识,总能从历史发展和民族斗争的角度来审视和重新体认现实,并进而以自我的历史来归纳民族历史,这种感知角度和抒情方式使得他的诗有一种沉郁悲怆的

3、英雄气质以及厚重的历史感。为此杨炼曾说:“我的使命就是表现这个时代”,“表现长期被屈辱被压抑的中国人民为争取彻底解放进行的英勇斗争,以及由此带来的精神领域的巨大变革”。①《大雁塔》便是他在这种诗歌观念下的创作。与之相反,韩东是新生代诗人,他的诗歌表现了第三代诗歌反英雄、反崇高、平民化的总体特征。第三代诗人反对朦胧诗只关注人的社会意识,而没能充分表现个体人的生命意识,朦胧诗中的自我,只是呈现了他们那一代人对自我价值从失落到寻觅的心路历程,没能体现出改革开放时期更为复杂多变的现代人躁动不安的灵魂。因此新生代诗人在价值观念上,“非英雄”、“非崇高”,注重对平民日常生

4、活的审美,通过对普通人物日常生活的表现来告别精英意识的英雄主义与理想主义。在艺术观念上,新生代诗人“反意象”、“反优雅”,主张从蕴涵文化含义的书面语退回到原生态的日常语言作为新诗的表现语言。韩东说过:“我们关心的是诗歌本身,是诗歌成其为诗歌的,是这种语言和语言的运动所产生美感的生命形式。我们关心的是作为个人深入到这个世界中去的感受、体会和经验,是流淌在他(诗人)血液中的命运的力量”。②韩东还提出“诗到语言为止”诗歌创作主张。《有关大雁塔》正是体现这种诗歌观念的作品。既然杨炼和韩东不同的诗歌观念决定了他们不同的诗歌风格,那么,在他们分别创作的诗歌《大雁塔》和《有

5、关大雁塔》中,是如何出体现这种差别的呢?从价值观来看,杨炼的诗《大雁塔》有一种沉郁悲怆的英雄气质以及厚重的历史感,具有强烈的社会意识。“通过民族为生存所作的斗争,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审察,来思考现实社会问题”③是他常采用的创作方法。杨炼的《大雁塔》由五首组诗组成,它以历史见证人的身分对大雁塔作出了沉郁而痛苦的思考。“我被固定在这里/已经千年/在中国古老的都城/我像一个人那样站立着/粗壮的肩膀,昂起的头颅/面对无边无际的金黄色的土地/我被固定在这里/山峰似的一动不动/墓碑似的一动不动/记录下民族的痛苦和生命”。面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这位历史见证人的万般痛苦只能让他化

6、为守卫着自己被践踏、被凌辱的命运的苦痛者:“这个漫长的岁月里/我像一个人那样站立着/像成千上万被鞭子驱使的农民中的一个/畜生似的、被牵到这北方来的士卒中的一个/寒冷的风撕裂了我的皮肤/夜晚窒息着我的呼吸/我被迫站在这里/守卫天空、守卫大地/”。痛定思痛让这位历史见证人陷入沉思:“与民族的灾难一起,与贫穷、麻木一起/固定在这里/陷入沉思”。诗歌中反复使用的词语如“太阳”、“天空”、“大地”和句子“我像一个人那样站立着”等也成了蕴涵着诗人强烈感情的词句。而在韩东那里,大雁塔的历史文化意义早已被消解得一干二净,“大雁塔”仅仅是“大雁塔”本身,它已经不在是它本身之外的

7、任何意义和代表。诗歌中没有任何可以出表达民族与历史文化的意识,取而代之的是民族历史文化的淡化:“有关大雁塔/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在《有关大雁塔》中,抒情主体只是一个平民,诗人以一种局外人冷眼旁观的淡漠态度看待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中华民族与文化历史的大雁塔。所谓的“英雄”,也就是从“远方赶来的”“不得意的人们”、“发福的人们”。这些不远万里来到西安的人们,并不是真的为了饱揽大雁塔壮观,更不可能感悟祖国的历史与文化。他们,仅仅是为了宣泄内心的不满与痛苦:“统统爬上去/做一做英雄/然后下来/走进这条大街/转眼不见了”。有些甚至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有有种的往下跳/

8、在台阶上开一朵红花/那就真的成了英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