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婚俗与传统文化

浅谈婚俗与传统文化

ID:9051672

大小:661.2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16

浅谈婚俗与传统文化_第1页
浅谈婚俗与传统文化_第2页
浅谈婚俗与传统文化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婚俗与传统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婚俗与传统文化摘要:孟子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古人把婚姻与饮食放在相提并论的地位,看作人类必须做的两件大事,认为婚姻是维系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头等大事。由此可见,作为缔结婚姻的形式规范的婚俗,反映了人类文化的一个侧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婚俗的形成与该民族的社会环境、经济制度、风俗文化、自然条件等因素密不可分,能反映出该民族的特征,折射出该民族的风俗风貌。婚姻习俗是伴随着婚姻的产生而产生的.它展示了民族群体的社会生活面貌,以及审美观、伦理观、价值观、宗教观、性意识和民族心理的发展态势,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积累和精神财富。从中国的婚俗

2、及礼仪中,能看到儒家文化等传统文化对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深远的影响,反映出了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和性格。(一)婚俗的起源及发展婚俗,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婚姻习俗,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因此,婚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婚俗由来已久,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据《仪礼•士昏礼》记载,婚礼原意是“昏礼下达”。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在黄昏时下达礼品,后来逐渐发展成如今的婚礼。郑玄注曰:“士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而名焉。阳往而阴来,日入三商为昏。”并且,“主人爵弁、裳、缁,从者毕玄端,乘墨车,从车二乘,执烛前马”。亦即

3、迎亲的人均穿黑衣,车马也用黑色。端庄的玄色礼服(玄色,黑中扬红的颜色,按照五行思想,是象征着天的、最神圣的色彩)此俗与后世以白天迎亲、穿红色服饰的婚俗,迥然不同。自唐代开始,始将迎亲的时间改为早晨。据唐·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记载:“礼,婚礼必用昏,以其阳往而阴来也。今行礼于晓。”晓即拂晓。此后相沿至今。人类婚姻习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是一种由性本能向性文化发展,由自然属性向社会属性嬗变的过程。中国婚礼习俗文化的演变是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它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即原始婚礼习俗文化、传统婚

4、礼习俗文化和现代婚礼习俗文化。(二)婚俗礼仪及习俗所谓婚俗文化,是指围绕着人们的恋爱和嫁娶所形成的文化现象。其主题部分是婚姻,同时还包括婚前的恋爱期和婚后的生育期。随着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婚俗现象及文化。1.恋爱习俗,专指结婚前的男女爱慕行为,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婚俗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世界各民族的恋爱习俗,或迥然不同,或大同小异,可谓五彩缤纷。婚前恋爱期的恋爱形式主要有开放型、保守型和固定型三种。开放型的恋爱亦平时人们常说的“自由恋爱”,是指男女青年可以自由交往、表白爱情,自己选择恋人的一种恋爱方式。这种自由恋爱

5、的习俗可谓由来已久,但在中国古代却难见确切的记载。在后来的封建社会里,开放型的恋爱受到抑制,而在现代社会里受到人们的推崇并已成为主要的恋爱方式。保守型的恋爱绝无自由可言,其婚姻完全由父母包办——实际上也就是并不存在恋爱这一过程。中国古代自宋代——尤其是南宋以后,主要发展了这种恋爱方式。古代男女的婚姻就完全听凭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少有什么自由可言。固定型的恋爱,是介于开放型和保守型之间的一种恋爱方式。这种恋爱习俗,平时也禁止男女青年的自由交往,但在一个特定的时间要举行一次类似“狂欢节”的活动,而在这种活动中,男女青年可以自由地选择自

6、己的心目中恋人。先秦时期郑国等地的婚姻习俗,即类似于这重类型,现在的少数民族仍保留着这种习俗并成为独特的文化现象。2.结婚是婚恋的重头戏,而结婚礼节也是婚俗礼仪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结婚这种大事自然有许多的礼数。如果礼节不够就会被人认为礼数不周。中国的传统婚俗较之现在要有“三书六礼”“三拜九叩”这些繁俗礼节。所谓“三书”,就是指聘书、礼书、迎亲书。中国古代把婚礼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古称“六礼”,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彩,即男家请每人到女方家提亲。若女家同意议婚,则男家正式向女家求婚,正式求婚时须携

7、活雁为礼,使人纳其采择之意。《仪礼•士昏礼》中说:“昏礼下达,纳彩用雁。”问名是男家拖媒人询问女方的姓名和八字,以准备合婚。《仪礼•士昏礼》中记载:“宾执雁,请问名。”问名的文辞大多是:“某既受命,将加诸卜,敢请女为谁氏。”若女方同意,则授礼;男家即通过占卜测定吉凶。如果男女八字相合,则进行下一步。纳吉,即把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告知女方,也是以雁为礼——后世则多以金银首饰等物为礼。相当于现在的定婚,俗称送定、过定、定聘。纳征,即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又称纳币、大聘、过大礼等。古代纳征多以鸟兽为礼,上古时聘礼须用全鹿,后世简代以鹿皮。因为古代纳聘

8、多执雁为礼,故送聘礼又叫“委禽”。当然,古代纳征也并非全部用鸟兽为礼,象《卫风•氓》中所说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就是以布为聘礼的例子。后来,纳征的礼仪越演越繁,成为六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