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观

浅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观

ID:9052396

大小:18.9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16

浅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观_第1页
浅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观_第2页
浅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观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观摘要:受到课堂上的讨论及教材的启发,本文从联系生活实际出发,阐述了对实践的具体含义以及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的理解。关键词:实践,认识在学习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的过程中,读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部分的认识、实践、真理等概念与论断,我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类的过往及现今的生活都息息相关。以下摘录我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观部分的一些零碎思考。什么是实践?实践就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其中,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它一切活动的东西,因为没有生产实践,就没有人类,就没有其它一切社会生活。常言道:“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沿海的一些渔民,把耳朵贴在船帮上,听听

2、底下的声音,就知道有什么鱼在附近海域游动。生活在深山老林的猎人,凭着经验就可判别各种鸟类的叫声。经验丰富的司机,听着发动机的声音,就能辨别机器正常与否。我们现在懂得的一切,都是经过许多人的实践才得来的。人们为了使某些重金属的原子核发生裂变,曾经用质子作炮弹去轰击原子核,命中率低得可怜。后来,用中子轰击原子核,不仅很容易击中,而且随着原子核的分裂,还有新的中子释放出来,使轰击原子核的反应不断进行下去,形成链式反应。人们利用核燃料分裂时释放的大量热能,建立了原子能发电站。有教书的实践,才能总结育人的道理;有办工厂的经验,才能有管理工厂的知识。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认识来源于实践。毛泽东指出

3、:“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这是任何人实际走着的认识路程。”没有实践,客观事物同认识主体就不能发生任何关系,因而也就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认识。实践出真知,人的知识、才能归根到底来自实践。这并不排除接受间接经验和学习书本知识,事实上,任何人都不可能也无必要事事直接经验。就每个个人的知识而言,大量是从间接经验、书本中学来的。不过,在我为间接经验者,在他人则仍为直接经验。这就是说,一切知识就其最初来源而言

4、,仍然是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与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直接相关。由于认识来源于实践,因而随着实践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人的认识和知识必然也要跟着发展。社会实践不断给认识提出新课题,即提出新的需要,正是这种需要会成为一种巨大力量,把认识推向前进。社会实践不仅提出新的课题和需要,而且给解决课题、满足需要积累了经验和提供手段。凭借实践提供的经验和手段,使新的问题获得解决,认识和知识便得到了发展,即把认识引向了深入和产生了新的知识。实践还推动着主体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这是说,实践的发展和深化,推动着人的智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这是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的一个重

5、要方面。一种认识是否正确,是否具有真理性,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最终确定,此外再无别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重要的问题是不仅能够正确认识和解释世界,而且在于运用这种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所以,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坚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以上四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人通过实践活动实际地作用于对象,使人的认识不断地由可能转化为现实。这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第一,人们只有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地同对象相接触,才能使对象的各种现象反映到头脑中来,形成一定的感觉经验。人的一切认识都是从

6、直接经验开始的,而直接经验则是人们亲身实践的产物。对人的认识来说,间接经验只是“流”而不是“源”,对我们来说是间接经验的东西在前人和他人那里则是直接经验。因此,从总体上看,一切知识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第二,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使对象诸多隐匿的方面呈现出来,才能使对象的真实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得到充分的暴露。实践是人们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它总是在一定的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人们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认识世界,认识就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世界上的事物无限多样,但并不是任何事物都同时或同等重要地进入

7、到人的认识领域中来,哪些事物能够成为人们关注和认识的对象,是由实践活动的需要决定的。人类历史上的科学进步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科学研究的任务也往往是围绕着社会实践的需要来确定的。在古代,为了适应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确定季节、了解气候以及后来航海的需要,产生了天文学;为了适应丈量土地、衡量容积和其他计算上的需要,产生了数学;为了适应建筑工程、手工业以及战争的需要,产生了力学;天文学和力学的发展,又促进了数学的发展。近代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