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针刺配合药物治疗痛经的治疗方法

浅析针刺配合药物治疗痛经的治疗方法

ID:9057203

大小:23.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16

浅析针刺配合药物治疗痛经的治疗方法_第1页
浅析针刺配合药物治疗痛经的治疗方法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析针刺配合药物治疗痛经的治疗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针刺配合药物贴敷神阙穴治疗寒凝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提 要: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药物贴敷神阙穴治疗寒凝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寒凝型原发性痛经患者32例,确定疗效判断标准,采用针刺、药物贴敷神阙穴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共治疗32例,结果治愈20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结论:采用针刺配合药物贴敷神阙穴治疗寒凝型原发性痛经有较为满意的疗效。关键词:原发性痛经;针刺;穴位贴敷;神阙穴;寒凝型2原发性痛经即功能性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且经妇科检查,无明显器质性

2、病变的疾病,以青少年女性多见[1]。笔者在临床中采用针刺、药物贴敷神阙穴相结合的方法治疗32例寒凝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有较为满意的疗效,现阐述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     治疗患者均来自于咸阳市陕西中医药大学校医院在校大学生,共32例,年龄18~24岁,平均(21.25±1.42)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3.11±2.17)。32例患者均经临床及妇科检查确诊,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1.2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⑴西医诊断标准[2]:表现为初潮后一段时间月经转规律后出现经期下腹坠痛,基础体温测定证实痛

3、经发生在排卵周期,妇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临床即可诊断。(2)中医诊断标准[3]: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月经后期,量少,经血黯,有瘀块,畏寒,手足欠温,舌苔白,脉弦或沉紧。  2 治疗方法  2.1针刺 32例患者均从月经前7天开始治疗,针刺取穴关元、子宫、归来(双侧)、地机(双侧)、三阴交(双侧)。针刺时患者取仰卧位,针刺部位常规消毒后,快速进针,直刺1~1.5寸,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其间行针一次。   2.2药物贴敷 药物贴敷在患者针刺结束将针取下后进行。药物组成:吴茱萸2g、肉桂4g、细

4、辛2g、当归4g、没药3g、艾叶4g、延胡索4g、白芥子3g,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粉,与生姜汁调成湿药末,将神阙穴常规消毒后将药物外敷神阙穴,外用医用胶布固定。一般每次贴敷8~12h,根据个体差异贴敷时间也可以做适当调整。  2.3疗程 针刺与药物贴敷均于月经来潮7天前开始,每日1次,月经来潮即停止。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3 结果 3.1疗效标准: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拟定。临床痊愈:治疗后腹痛及其它症状消失,随访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减分率≧95%。显效:腹痛明显减轻,其余症状消失

5、或减轻,不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减分率70%-95%。有效:腹痛减轻,其余症状消失或减轻,不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减分率30%-70%。无效:腹痛及其它症状无改变,减分率<30%。 3.2治疗效果治愈20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4 典型病例 患者,女,20岁,大三学生未婚,于2016年3月初就诊。现病史:患者2年来有痛经病史,月经前期或经期腹痛,平素喝姜糖水缓解,经期和经量均正常。现患者为月经前7天,感下腹部冷痛,拒按,同时伴腰骶部酸痛。用热毛巾敷小腹缓解,乳房胀痛,肛门坠胀感,全身倦怠乏力,失

6、眠。口不渴,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沉紧。2西医诊断:原发性痛经。中医诊断:经行腹痛。治疗方法:针刺取穴关元、子宫、归来(双侧)、地机(双侧)、三阴交(双侧)。针刺时患者取仰卧位,针刺部位常规消毒后,快速进针,直刺1~1.5寸,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其间行针一次。待针取下后,将吴茱萸2g、肉桂4g、细辛2g、当归4g、没药3g、艾叶4g、延胡索4g、白芥子3g研磨成粉,与生姜汁调成湿药末,将神阙穴常规消毒后将药物外敷神阙穴,外用医用胶布固定。贴敷8~12h,每日1次,至月经来潮停止。治疗1个月经周期后,患

7、者自述上诉症状明显缓解。后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患者自述上诉症状均消失,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5分析 5.1病因病机原发性痛经属中医“经行腹痛”范畴,最早记载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根据本病的发病机理“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中医认为寒凝型痛经的病机是寒凝胞中,冲任瘀阻以致“不通则痛”。因此,治疗上首要调理冲任。5.2方义   针刺所取经穴以任脉及足太阴脾经经穴为主。针对病因病机,关元为任脉之穴,位居下焦,近胞宫,取其调冲任,理胞宫,益精血、补肝肾之功;子宫穴是女子蓄血之处,为

8、经外奇穴,是治疗痛经的特定穴;归来穴为足阳明胃经经穴,冲脉又并于足阳明之经夹脐上行,功在温经止血。三阴交为足三阳的交会穴,调理肝脾肾,为治疗女性生殖泌尿系统不可或缺的要穴;地机穴是治疗痛经的首选穴,为足太阴脾经的郄穴,为血中之气穴,具有活血祛瘀、调经止痛的功效。药物贴敷,处方中吴茱萸、肉桂、细辛、当归、艾叶、延胡索、没药、白芥子等药物均具有温补冲任,调畅气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