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活动课的认识

浅谈对活动课的认识

ID:9058149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6

浅谈对活动课的认识_第1页
浅谈对活动课的认识_第2页
浅谈对活动课的认识_第3页
浅谈对活动课的认识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对活动课的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对活动课的认识按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和《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课程实施纲要(试行)的要求》,现在试用的教材,内容丰富多采,包罗万象,涉及天文、地理、自然、科学等诸方面的内容。在这些内容的探索活动中,同学们可以真正体会到自己“真正是主角”,老师在活动中只起指导的作用,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去做,并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索,从而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一次次地查阅资料、调查访问、讨论交流、设计制作、实验总结,进一步使学生惊喜的发现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新的提高。概括起来谈探索活动课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突出趣味性。小学生一般表现为兴趣广泛,但

2、只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保持较为持久的热情。《探索活动》正是抓住了小学生兴趣多、好奇心强的心理设计了一些极富有趣味性的探索活动主题。如第三册《有趣的鱼》,课文一开始“哇!这么多颜色不一、形状各样的鱼呀!你知道吗?在鱼的世界里,有趣的事可多啦,有的会自己发光,有能贴到别的鱼鱼的身上做免费旅游,还有……”海洋里会发光的鱼很多,如:灯鱼、探照灯鱼、光状鱼、龙状鱼、星星鱼、电筒鱼、闪光鱼等,它们一般生活在海洋深处。有趣的是大多数的鱼儿都随身带着发光器,这些发光器通常长在鱼儿身体两侧的皮肤里,有的长在头部、尾部、肛门和触须的地方。最有趣的是电筒鱼,平时它用发出的光来吸引和捕捉其他的小鱼,遇到危险时,它马

3、上把光关掉,好像随身带着一个手电筒,能开能关,非常方便。鱼儿发光大多是为了引诱小鱼,保护自己,同时鱼儿发光,还是与同伴联系的信号,或是寻找朋友的标志。这样引起小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另外,活动课中的栏目设计新颖别致、童趣盎然,易于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2、重视综合性。《探索活动》在活动主题的选择上,涵盖了自然领域诸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与小学生学习和生活都密切相关。在每一个主题的设计上都努力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等方面的有机整合,强化了不同学科间的联系,知识的综合运用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有利于小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3、强调探究性。在主题活动中,小学生的

4、学习方式不再是被动的记忆、理解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提出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带着探究的眼光走出教室,到具体实践环境中去自主地进行学习。通过实验操作、社会调查、角色扮演、现场观察、走访专家、问题讨论、资料查阅等多种形式的探索活动,获取新的知识,增加新的体验。如第五册第十一课《船》,课文中讲述“远古的时候,人们大多只能在陆地上活动,采摘野果、打猎、种地或在河边捕鱼。人们看到倒在水中的树木能在水上漂就想到可以借助木头到水上活动。于是人们把大树砍倒,将树干中间控空,把它放在水中,人在里面用手或树枝划水,这就是最早的独木船。后来人们又不断发展改进,渐渐成为人们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教材

5、又设置了探索之旅新干线,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船的发展历史,看看船体、材料、动力都有哪些发展和变化,访问一下,不同的船有哪些不同的用途,议一议船与火车、飞机、汽车在运输方面的优劣。学生在活动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索,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尽情地去探索研究。4、重视开放性。首先探究的内容是开放的,有单学科的,也有多学科的,还涉及到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相互定义后形成的综合性的内容。其次,在探究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上是开放的,有课内的活动也有课外的活动,有校内的活动也有走出校园的活动,走访和观察等活动。5、追求实践性。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小学生的亲身经历。学生

6、通过“做”、“考察”、“实验”等一系列具体的探索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获得知识。6、体现地方性。山东省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丰富的社区教育资源。活动的实施客观要求我们必须优化本地课程资源,活动课在内容上充分研究和分析本地的背景和条件,注重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经济状况等课程资源,体现活动课的地方性和山东特色。7、关注生成性。每一个主题的探究活动,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新的目标不断生成,小学生在这个活动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思维的火花将不断迸发,创新能力将得到充分发展。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调查、访问、体验、探究、讨

7、论等活动感受生活,是学习探究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因此,探索活动应是教师参与下的学生自主活动,教师的作用应更多地体现在为学生的思考、感悟、表现自我提供机会和空间上。让我们共同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不断创造新的活动方式和方法,为地方课程建设提供鲜活的实践素材和依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