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和王安石互赠诗

欧阳修和王安石互赠诗

ID:9058419

大小:15.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16

欧阳修和王安石互赠诗_第1页
欧阳修和王安石互赠诗_第2页
资源描述:

《欧阳修和王安石互赠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欧阳修和王安石互赠诗北宋初期,文坛领袖欧阳修受其师晏殊影响,心胸宽广,爱惜人才,栽培并提携了一大批青年才俊。本诗便是对新人王安石的赞赏之作。诗中,作者将王安石比作唐代李白、韩愈(一说谢眺),足见对其才华的肯定。欧阳修原诗赠王介甫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朱门歌舞争新态,绿绮尘埃拂旧弦。常恨闻名不相识,相逢罇酒曷留连?注释翰林,李白曾官居翰林学士,借指李白。吏部,韩愈曾做礼部尚书,借指韩愈(一说谢眺)。罇,通“樽”大意您(王安石)的诗像李白的那样富有才气,文章像韩愈的那样流传后世。我虽然老了但是雄心尚在,以后的人

2、谁还能与您一争高低呢?如今官员腐化,终日贪图享乐,很少关心国家命运和百姓生活,只有我们不与世浮沉,依然忧国忧民。很早就听说您的大名但是缘悭一面,今日我们相聚,何不把酒详谈呢?王安石原诗欧阳修曾作诗《赠王介甫》,诗中作者将王安石比作唐朝李白、韩愈,充分肯定了王安石的才华。作为回赠,王安石作了本诗。诗中,王安石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同时也表现了对恩师的钦佩与景仰,从中也能看出作者谦虚谨慎的风度。奉酬永叔见赠欲传道义心犹在,强学文章力已穷。他日若能窥孟子,终身何敢望韩公。抠衣最出诸生后,倒屣尝倾广座中,只恐虚名因此得,嘉篇为贶岂宜蒙。注释抠衣,提起衣服前襟,

3、这是古人迎趋时的动作,表示恭敬。倒屣,急于出迎,把鞋倒穿。贶kuàng,赠、赐。翻译我传扬孔孟道义的雄心还是有的,但学习写作文章却感到力不从心。他日能够窥探到孟子道义的奥妙也就心满意足了,终生岂敢奢望在写作方面超过韩愈?我和您的那些晚生后辈恭敬地来拜访您,却得到您极度重视与奖掖,深感惶恐。怕以后自己浪得虚名,您赠给我的美好诗篇及崇高评价我实在不敢承当啊。轶事佳话欧阳修有《赠王介甫》一诗,其中一联为“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用以称颂诗文俱佳的王安石。王安石以《奉酬欧阳永叔》答之,有“终身安敢望韩公”句,谦称自己一辈子也赶不上韩公。韩公,即韩

4、愈。欧阳修读王安石答诗后,笑道:“介甫错认某意,所用事乃谢朓为吏部尚书,沈约与之书,云二百年来无此作也。”又说:如果是韩吏部,那到现在何止二百年。原来,欧阳修“吏部文章二百年”之“吏部”,不是用韩吏部事,而是用南朝谢吏部事。因此,当时即有人笑王安石竟然不知沈约之语而误读欧阳修之句。其实,王安石以之为韩吏部,并不能算错。因为孙樵上韩愈书,即有“二百年来无此文”的称颂之语。况且,欧阳修上句“翰林风月三千首”以李白(世称李翰林)诗称颂王安石诗,下句则是称颂王安石之文,韩愈乃为古文大家,而谢朓主要以诗名世。再则,古来惯称韩愈为韩吏部,称谢朓为谢吏部者绝少,

5、前者为“熟典”,而后者为忌用之“僻典”。“吏部文章二百年”之用事,自以孙樵语为切当。是知王安石对该句之理解并未错,更未将“二百年”的吏部之前二百年理解作吏部之后二百年。退而言之,即使真以吏部之后二百年解之,二百多年称为“二百年”,亦无不妥。欧阳修因只读过沈约与谢朓书,却不曾读过孙樵上韩愈书,用事有未当,言亦未妥。欧阳公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所以王安石曾说:“欧阳先生读书还不太多啊。”(陈鹄《西塘集耆旧续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