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送别诗美学思想窥探内容

王维送别诗美学思想窥探内容

ID:9059203

大小:46.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4-16

王维送别诗美学思想窥探内容_第1页
王维送别诗美学思想窥探内容_第2页
王维送别诗美学思想窥探内容_第3页
王维送别诗美学思想窥探内容_第4页
王维送别诗美学思想窥探内容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维送别诗美学思想窥探内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第一章自然山水情结王维的送别诗是对性灵的深度体现,其意象世界多体现在对自然美的塑造上。自然美的发现是一个过程,走进诗人的审美世界比较晚。最初的诗人偏重于对人事的吟唱,如西方的《荷马史诗》,其风格就是纪实性质的歌行体文献。再比如《诗经》,先来欣赏一下《关雎》。所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无论其雎鸠多么美丽,无论小河多么清澈,还不都是淑女的衬托?那时的中西方更加看重的是人的美。当自然山水真正

2、走进文人墨客的世界时,已经到了魏晋时期。晋宋人欣赏山水,能够把虚实完美结合起来,由实入虚,即实即虚,进入玄境,渐渐产生禅意。从此,中国人对山水自然的欣赏渐渐深化,山水自然摆脱了从属于人事的地位。“自然美的发现,自然美的欣赏,自然美的生命,离不开人的胸襟,离不开人的心灵,离不开人的精神,最终离不开时代,离不开社会文化环境。在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山川映入人的胸襟,虚灵化又情致化,情与景合,境与神会,从而呈现出一个包含新的生命的意象世界,这就是自然美。自然美是历史的产物。”①到了盛唐,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已经经过了相当成熟的认识过程。站在

3、巨人的肩上才能看得更远,王维已经深深领略到大自然的美,他有着很深的自然山水情结,经过自身性灵的加工,一幅幅山水画呈现在世人面前。《送魏郡李太守赴任》中“苍茫秦川尽,日落桃林塞。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不论是秦川、落日、桃林,还是独树、黄河,无不体现出王维对于自然山水的热爱。在诗人眼中,这些或宏大或优美的景色,竟然全部湮没在送别友人的悲凉、惆怅气氛之中。诗人用独特的审美视角把这些无序排列的自然景色串联起来,寄托幽远。《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中“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清夜何悠悠,扣舷明月中。和光鱼鸟际,澹尔蒹葭丛。”又体现出王维复

4、返古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审美境界。王维继承了古人对于山水的欣赏,又超越了古人思想的局限,把“写景实为写人”的思维定式做了彻底改变,真正做到了通过对大自然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性灵。《送梓州李使君》中写到“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白重泉。”13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气势磅礴的群山万壑,到处参天的大树,山连着山,掩埋着杜鹃身姿,扩散着杜鹃的啼鸣。有静有动地描写,透露出作者对于大自然的喜爱。此时,作者已经将身体和心灵

5、放归于大自然,仿佛自己就是万壑中的一条,千山中的一座,又仿佛自己就是那欢快的杜鹃鸟中的一只。诗人忘记了自己,任由思想在这广阔的大山之中放浪形骸。作者对于这块山水宝地的喜欢程度,已经上升到了崇高的骄傲感。我们看不到任何行人的痕迹,感觉像是大自然自己在用其优美的方式向我们诉说着自己的崇高魅力,这是一种诗性言说。在这种言说中,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优美和雄浑。《送张五湮归宣城》“五湖千万里,况复五湖西。渔浦南陵郭,人家春谷溪。欲归江淼淼,未到草凄凄。忆想兰陵镇,可宜猿更啼。”赠别之作,多从眼前景物写起,即景生情,抒发惜别之意。王维此诗,一

6、上来就遥写张五湮归宣城的自然风光,形象逼真、气韵生动。开头两句互文见义,起得极有气势:“五湖千万里”,作者一下子就把空间无限拉大,给人以遥不可及的困难和遥远。“况复五湖西”又在以前基础上增添了遥远和惆怅的意味。数量词和方位词的联合运用,使我们切身感觉到自然的浩大,更感觉到送别诗感情的深沉。这两句气象阔大,神韵俊迈。“欲归江淼淼,未到草凄凄”,淼淼的江水,凄凄的芳草,帮衬着作者抒发心中的凉意。江水、芳草本没有什么感情,作者却能把它们浑然天成地融入了自己的离愁别绪。这是作者独具慧眼,更是作者纯净空灵的自然情怀的写照。王维送别诗中写大自

7、然的妙处,在于以一个导游的身份将山水的奇妙展现了出来,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在自然山水之上,使人们不至于产生“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困惑。他仿佛能够站在宇宙的最高处,能把眼前的自然界提纲挈领的告诉读者,而不让人产生娇柔做作的厌恶感。13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第二章小飘逸风格王维的送别诗较之于李白的大飘逸,更多显示出小飘逸的一面。这是由社会的大环境和个人的性情取向共同决定的。“飘逸”的文化内涵是道家的“游”。包括两个内容:一是精神的自由超脱

8、,二是人与大自然的生命融为一体。②王维是性情中人,喜欢参禅悟道,诗作中也在寻求着自由,其送别诗更多体现出“游”的特点。虽然王维信奉佛教,其山水诗中更多显示出“空灵”的审美境界,但王维送别诗中的禅意(也融合了本土文化中飘逸的因素)正是这种飘逸风格的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