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834-2014 林冠下造林技术规程

DB22T 834-2014 林冠下造林技术规程

ID:9060773

大小:178.07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16

DB22T 834-2014 林冠下造林技术规程_第1页
DB22T 834-2014 林冠下造林技术规程_第2页
DB22T 834-2014 林冠下造林技术规程_第3页
DB22T 834-2014 林冠下造林技术规程_第4页
DB22T 834-2014 林冠下造林技术规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DB22T 834-2014 林冠下造林技术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40B64备案号:44260-2015DB22吉林省地方标准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834—2014代替DB22/T834-1995林冠下造林技术规程Afforestationtechnicalregulationsunderthecanopy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2014-12-11发布2014-12-30实施吉林省技术监督局发布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834—2014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替代DB22/T834-1995《国营林

2、冠下造林技术》。本标准与DB22/T834-1995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如下:—调整了冠下造林条件;—调整了冠下造林树种及栽植株数;—增加了载植点配置条款;—删除了GB22/T834-19956章中有关直播造林部分;—调整了穴状整地的要求;—增加了苗木质量、苗木处理与施肥条款;—调整了幼林抚育管护;—调整了抚育间伐;—删除了GB22/T834-19959章检查验收条款。本标准由吉林省营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辉南县林业局、磐石县林业局、珲春市林业局。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章林、王晓娜、章

3、红、杨绍山、尹福良、周勇、刘慧娟、崔昌翰、张维胜本标准于1995年首次发布,本标准为第一次修订。I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834—2014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林冠下造林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造林地条件、造林地选择、树种选择与栽植株数、栽植点配置、整地、苗木质量、苗木处理与施肥、栽植、幼林抚育管护、抚育间伐。本标准适用于林冠下造林。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6000

4、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3造林地选择郁闭度在0.2~0.5,天然更新能力较差的低质低效林分。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4树种选择与栽植株数4.1树种选择4.1.1根据森林主导功能和经营目标选择造林树种。4.1.2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选择能够在林冠下正常地生长发育的树种。4.1.3与已有的森林形成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4.1.4冠下造林主要树种及适宜的立地条件,见表1。表1冠下造林主要树种及适宜的立地条件树种特性适宜立地条件阴坡、半阴坡及各种坡向的疏林地。林对光照适应性强,幼树阶段较耐阴,喜深厚红松中空地稀疏,中等密度杨桦、柞林内,肥沃、湿润的微酸性土壤。带

5、状改造的低产林,强度择伐的林分。小区气候湿润的沟谷沿岸及山麓,薄层红皮云杉耐阴、耐寒、喜湿、浅根性。腐殖土的择伐林地。海拔1000m以下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山鱼鳞云杉耐阴、耐寒、浅根性。腹、缓坡。沙松较耐阴、喜肥厚湿润土壤,耐寒。小气候温暖湿润,土壤深厚肥沃的林地。1DB22/T834—2014表1冠下造林主要树种及适宜的立地条件(续)气候冷湿、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紫杉耐阴、抗寒、浅根性。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林地。尽量选择光照充足(林间空地、集材水曲柳幼时较耐庇荫,喜湿,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道、装车场)、水湿(不积水)、沟谷河岸等低洼地带。土层深厚、肥

6、沃、排水良好的沟谷、核桃楸喜光、耐寒、深根性。河流的沿岸或山坡下腹。喜光、稍耐阴、喜湿润深厚土壤,不耐干旱瘠薄土壤肥力高和排水良好的半阴半阳黄波罗及水湿地带,深根性。坡位。喜光、在侧方庇荫条件下,高生长迅速,深根性,在深厚、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向蒙古栎耐干旱瘠薄,耐寒。阳林地。选择水分充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紫椴稍耐阴、耐寒、深根性。的林地。4.2栽植株数林冠下补植的株数根据已有林木的树种、株数、林龄、立地条件以及造林树种的特性确定。补植株数每公顷不低于500株。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5栽植点配置冠下造林应根据已有林木的分布格局进行栽植点配置。宜配置在林间

7、空地、林木分布稀疏处,也可进行植生组配置。6整地6.1整地时间在造林前一年秋季进行,在有冻拔害的地区和土壤质地较好的湿润地区,可随整随造。6.2整地方式6.2.1穴状整地穴面不小于60㎝×60㎝,深度不小于20㎝。6.2.2鱼鳞坑整地在土壤瘠薄、上层林木稀疏、坡度在20°上的林分,可采用此方式整地。穴面不小于50㎝×50㎝,深度不小于20㎝。7苗木质量、苗木处理与施肥7.1苗木质量2DB22/T834—2014按照GB6000的规定执行。7.2苗木处理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7.2.1阔叶树种栽植前将根系蘸上稀稠适当的泥浆。7.2.2越冬过程中容易失水的苗木,

8、栽植前可用清水浸泡。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