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有所得心不可修佛法事

用有所得心不可修佛法事

ID:9062379

大小:83.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4-16

用有所得心不可修佛法事_第1页
用有所得心不可修佛法事_第2页
用有所得心不可修佛法事_第3页
用有所得心不可修佛法事_第4页
用有所得心不可修佛法事_第5页
资源描述:

《用有所得心不可修佛法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用有所得心不可修佛法事(一)-洪文亮老师开示(2009-11-1513:36:33)标签:曹洞佛法洪文亮生死正法眼藏只管打坐文化分类:洪文亮老师用有所得心不可修佛法事(转自正法眼藏论坛:http://www.hongzen.com)右佛法佛法修行不是为人修也。如今世人佛法修行人。其心与道远之远矣。若人赏玩者。纵知非道乃修行之。若不恭敬赞叹。虽知是正道弃而不修。痛哉。汝等试静心观察。此心行为佛法耶。非佛法耶。可耻可耻。圣眼所照矣。夫佛法修行者。尚不为自身。况为名闻利养修之乎。但为佛法可修之也。诸佛慈悲哀愍众生。不为

2、自身。不为他人。唯佛法之常也。不见小虫畜类养育其子。身心艰难经营。苦辛毕竟长养。于父母终无益耶。然而念子之慈悲。小物尚然。自似诸佛之念众生。诸佛之妙法不唯慈悲一条。普现诸门。其本皆然也。既为佛子。盍惯佛风乎。行者不可念为自身而修佛法。不可为名利而修佛法。不可为得果报而修佛法。不可为得灵验而修佛法焉。但为佛法而修佛法。乃是道也。今天这个讲题【用有所得心不可修佛法事】,可能很多人不容易接受。因为一般我们学佛都要有所得,没有所得我们学了干什么?不管是在家的或者是出家的都一定是有所得才要学。出家修道,大家都想要解脱、开悟

3、成佛,开悟成佛是不是有所得呢?或者是为了消除过去的很多业障,祈求到阿弥陀佛国土去,为了往生净土而修道。此目的比我们平常在家的人终日在名利上转是太好、太高尚了,但是,还是有所得。道元禅师这里也是反对,有所得就不对。至于我们在家的人为了名利,或者为了标榜自己是佛教信徒、是好人,更不用谈了。说到「有所得」,梁武帝见达摩祖师是一个好例子。过去达摩祖师到中国来,谁见了他?梁武帝。梁武帝是很有名的学佛皇帝,盖很多的寺庙,供养很多的出家人,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做很多的社会救济工作。所以,他认为自己对佛法的功德不小,就问达摩祖师:我

4、这样做,你看我的功德还不错吧?结果,达摩是怎么回答他?没有功德!哎?他听了很不高兴。心想:在我周围的很多出家众,他们都恭维我皇帝皇上真了不起呀,不象过去的几位皇帝一样,能够注意到佛教的事情,出家的事,能够照顾他们,是了不起的一个皇帝。这位从印度来的胡人怎么搞的?怎么是说没有功德?达摩回答:廓然无圣,一点点功德都没有,廓然无圣。皇帝不高兴就问他:你是什么人呢?哪里来的?对朕者谁?你是什么东西呀?闻名不如一见,结果竟是这样的一个和尚。最后没有缘,这位大师就离开了。后来人家告诉梁武帝,达摩是中国顶有名的大禅师,皇帝就派

5、人去追,但已经追不到了。佛法修行。必禀先达之真诀。先达就是前辈,包括释迦牟尼佛到迦叶,再传到阿难尊者,商那和修,答摩在印度是第二十八代,对不对?然后,他到中国来,变成中国禅宗的初祖。初祖一直传到二祖,三祖......是人对人地传递,这个叫做嫡代相传。这是中国禅宗正脉之特点,中国禅宗的正脉是人对人直接传过来的,大家要注意这个特点。不是自己认为是,我自己对了,或者是看经典有所感触啊,噢,好像自己已经是觉悟了——不是这样子。一定是人对人直接传过来,这一点特别小心,我们要注意这一点。先达就是表示从释迦牟尼佛一直到二十八祖

6、,二十八祖到中国来变成中国的初祖,一直到六祖,不传衣钵的一直下来,沩仰宗、云门宗、法眼宗、临济宗、曹洞宗,开枝散叶。前辈的真决,一定要禀受,真诀是什么?真的东西,不是口头、文字上的,不是在形式的修法的仪规上的。文字上当然是包括念咒子,哪一尊佛的佛号怎么念等等,不是指这个,这些不是真的。真诀是佛一代一代传的东西,真的变成你的血肉了,这个是真诀。如果没有变成你的血肉,还是一样文字的,还是一样迷信上的,还是要有所求的,有所灵验的,那就不是真诀。真诀就是简单一句话:释迦牟尼佛之所以成为释迦牟尼佛,想要把他的可贵的发现,本

7、来有的,他发觉了,要传给后来的人,这个真正的要诀,这个真正的佛法,这是真诀。所以,一定不能偏离这个东西。有没有偏离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在哪里?不管是教你的老师或者是接受的信徒,如果两方都有一点「有所得」就是偏离了。老师方面来说,我教你,你以为我是伟大的老师,你应该恭敬我、供养我,希望学生有所回报,就不对了;接受这一方,我学你的佛法,看能不能赚钱赚多一点,身体好、长寿,升官快一点,家庭比较平安….是不是有所得?这些事在我们世间法上并不是不对,是好事。但是如果真正谈到佛先达之真诀,这些东西都不相干。你有没有那么大气魄,作

8、一个大丈夫,能够抛开、撇开这些东西,还要想学佛,还要想知道佛要传授什么?离开世间的很多好处,你还要想听听佛真地是传什么真诀,这样的人根基就不一样,跟普通一般学佛的人开始就不同了。不用私用心欤。这是绝对不能用私。如果你的用心想学法或者是拜佛掺杂一点自私的成分在里头的话,不管是出家或者是在家,就不是真正的一个修行人。所谓「私」,就是个己、我。那「我」学佛有什么不对呀?我不去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