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羟基磷灰石对铅污染土壤中铅化学形态分布的影响

纳米羟基磷灰石对铅污染土壤中铅化学形态分布的影响

ID:9065408

大小:696.6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16

纳米羟基磷灰石对铅污染土壤中铅化学形态分布的影响_第1页
纳米羟基磷灰石对铅污染土壤中铅化学形态分布的影响_第2页
纳米羟基磷灰石对铅污染土壤中铅化学形态分布的影响_第3页
资源描述:

《纳米羟基磷灰石对铅污染土壤中铅化学形态分布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第42卷第5期—275—李张伟,陈楚莲,施佳妍.纳米羟基磷灰石对铅污染土壤中铅化学形态分布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5):275-277.纳米羟基磷灰石对铅污染土壤中铅化学形态分布的影响李张伟,陈楚莲,施佳妍(韩山师范学院化学系,广东潮州521041)摘要:通过人工模拟重度铅污染土壤,并向土壤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ydroxyapatite,nHAP),考察nHAP对土壤中铅的钝化修复作用。结果显示,nHAP能提高铅污染土壤中的pH值,并且随着

2、投加nHAP的浓度的增高,土壤中的pH值也随着增高;nHAP能有效地将土壤中生物有效性高的铅化学形态转化为难以被生物吸收利用的形态,从而降低土壤中铅的生物活性,达到有效钝化土壤铅的作用。关键词:纳米羟基磷灰石;铅污染土壤;化学形态分布中图分类号:X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5-0275-03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也是我国目羟基磷灰石,它具有比普通粒径的羟基磷灰石更大的比表面前面临的一个难题。据报道,截至2006年年底,中国约有积和更活泼的表面物理化学性

3、质,因此具有更优异的吸附和20.1亿hm农田土地受到重金属的污染,全国每年因重金属固定重金属的能力。但到目前为止,关于nHAP应用于钝化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t,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人民修复土壤重金属的研究还比较少且不够深入。本试验通过人[1]币。因此,预防和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工作刻不容缓。工模拟铅重度污染土壤,通过投加不同浓度的nHAP,探讨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方法主要有物理修复法、化学修nHAP钝化修复土壤铅污染能力和特点,为土壤铅污染的修复法和生物修复法等。其中化学修复法具有成本低、

4、修复效复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试验。果好等优点,得到广泛的应用。化学修复法是指通过向重金1材料与方法属污染土壤中加入磷灰石、硅酸盐矿物、石灰等化学修复剂,从而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形态含量,减少土壤中重1.1样品的准备金属的生物活性,达到钝化土壤重金属的作用。羟基磷灰石供试土壤来自菜地,土壤pH值6.85,有机质含量是一个广泛用于钝化土壤重金属的矿物,它具有钝化效率高、3.85%,总铅含量84.2mg/kg,有效铅含量1.24mg/kg。将成本低等优点。纳米羟基磷灰石(nHAP)是纳米颗粒级别的土壤风

5、干,过10mm筛,将过筛后的土壤统一施Pb(NO3)2,设3个铅处理组,Pb(NO3)2浓度分别是0、500、1000mg/kg收稿日期:2013-09-01土壤。每个铅处理组分别施nHAP(购自南京埃普瑞公司,颗基金项目:国家级星火计划(编号:2012GA780051)。粒直径<60nm)0、5、10、20、30g/kg土壤,每个处理进行4次作者简介:李张伟(1980—),男,广东潮州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重复。每盆装土2kg,试验时间为2个月,试验结束后采集土向为农业环境科学。E-mail:99

6、094001@163.com。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10]王华.沙冬青与根瘤菌和丛枝菌根真菌(AMF)共生关系影响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9,29因素的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2):308-313.[11]张永芳,卫秋慧,王润梅,等.外源赤霉素对盐胁迫下谷子种子[19]邱鹏飞,何炎红,田有亮.赤霉素浸种对沙冬青种子萌发的影响萌发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2(6):139-140.

7、[J].现代农业科技,2010(3):221-222,225.[12]温福平,张檀,张朝晖,等.赤霉素对盐胁迫抑制水稻种子萌[20]张海波,刘彭,刘立鸿,等.新疆短命植物小拟南芥(Arabidop-发的缓解作用的蛋白质组分析[J].作物学报,2009,35(3):sispumila)种子萌发特性及其生态适应性[J].生态学报,2007,483-489.27(10):4310-4316.[13]薛志忠,吴新海.赤霉素对盐胁迫下番茄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21]杨成华,李贵远,邓伦秀,等.贵州百里杜鹃保护区的杜

8、鹃属植[J].北方园艺,2011(15):59-61.物种类及其观赏特性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6,35(4):[14]AttreeSM,FowkeLC.Embryogenyofgymnosperms:advancesin14-18,39.syntheticseedtechnologyofconifers[J].PlantCell,Tissueand[22]王孜昌,陈训,黄家勇,等.贵州百里杜鹃景区最主要杜鹃花OrganCultu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