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信仰人类信仰追求的最高目标2

类信仰人类信仰追求的最高目标2

ID:9072509

大小:3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6

类信仰人类信仰追求的最高目标2_第1页
类信仰人类信仰追求的最高目标2_第2页
类信仰人类信仰追求的最高目标2_第3页
类信仰人类信仰追求的最高目标2_第4页
资源描述:

《类信仰人类信仰追求的最高目标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哲学】.ZHF-“类信仰”:人类信仰追求的最高目标口高慧斌提要:本文从分析信仰的各种文化形式入手,论述了人类具有共同的信仰的可能性及必然性,阐明了实现“类信仰”是人类信仰追求的最高目标及实现“类信仰”的可能性。关键词:信仰信仰精神类信仰信仰是既包含理性因素又包含非理性因素的一种心理状态,既是主体在一个命题未被判定为真实的情况下对它的接受、肯定或同意的心理状态,也是主体对一个命题经过充分的理性分析认定为真实的情况下对它的接受、肯定或同意的心理状态。信仰是人对生活的一种态度,是人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人类精神意识的一种心理机制。人一旦处于某种信仰状态,信仰主体的信

2、仰心态之外必然有一个信仰客体支撑信仰主体的行动,此时信仰主体与信仰客体或对象处于绝对的同一状态。凡处于信仰状态下的人必然会具有一种永恒执一的信念、精神,信仰精神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信仰具有多种文化表现形式。从根本上说,人的精神创造活动是以满足人实现自身价值和意义的需要为目的的活动,人们的这种精神活动是社会结构的最高层级。人的意义追求是复杂的,满足意义追求的精神活动方式就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而哲学境界、宗教信仰、科学精神、艺术追求和道德情怀是信仰的最根本的也是最主要的文化表现形式。愿以偿。这无疑说明各种信仰形式只表达了人类精神的一个方面,其所反映的信仰内容都有局限性。

3、那么,究竟有没有一种能够统领信仰的全部内容、反映了人类信仰精神的全部实质的信仰呢?人类社会,尤其是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人类是否需要这样的信仰呢?这样的信仰能否建立起来呢?又怎样建立这样的信仰呢?我们认为,就信仰的内容与其所涵盖的范围而言,人类的信仰有“大”、“小”之分。上述信仰的各种文化形式不能对人类信仰的全部内容作出概括与统摄,它是“小信仰”。人类的信仰对象还有一个可供人类共同追求、崇敬,能够涵盖人类信仰精神全部内容的“大信仰”,它是人类所追求的最高价值,即“类信仰”。“类信仰”是人类信仰追求中价值最高的信仰。把人类追求的最高价值作为人类的最高信仰,这种信仰既能涵

4、盖人类信仰精神的本质内容,信仰的各种文化形式所表达的信仰内容也尽在其中,从而真正反映了人类的信仰追求。实现“类信仰”是人类信仰追求的最高目标人类应该有共同的信仰在人类信仰精神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虽然已形成了几种稳固的文化形式,但这些文化形式无一能够成为人类的共同信仰。换言之,在各民族不同的文化与历史发展过程中,现今没有一种信仰的文化形式能够被全人类不同种族、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群所接受。哲学、宗教、科学、道德和艺术等文化形式只是人类信仰的一个小方面,即“小信仰”。它们无一能囊括人类信仰精神的全部,只能表达人类信仰的部分内容,而其中的任何一种形式都无法统摄人类的

5、信仰精神。正因为如此,在人类信仰精神的发展历程中,各种信仰形式都欲占据统领地位,并为此相互斗争不断,却无一能如既然人是信仰主体关注的中心,人的最高追求,人的最高价值理所当然就是人的最高信仰。而能够体现人的最高追求与价值的,只有“类信仰”。“类信仰”是人类信仰精神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人类信仰追求的终极目标。在这一阶段,人实现了真正的本质,精神得到了真正的自由,人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人,即完整、独立、自由的人,具有了人的真正个性和创造性。这一阶段是人真正崇拜人的阶段,既无需借用任何外在的形式来遮掩人的本质、人的创造及人对人自己的崇拜,也无需再借用神等等虚无缥缈的非存在来

6、表现人的本质和需求。即使这时的人对宗教的信仰也不同于以往。人们不会沉迷于以往人为自己设计的虚无缥缈的世界中,更加现实地看待上帝等神化的力量的本质,对人自己的自信与崇拜将代替对上帝等非人间力量的崇拜。但宗教信仰还会采取以往的信仰形式,只不过是以对人的信仰代替了对神等的信仰而已。“类信仰”是完全以人为中心、为崇拜对象的信仰。“类信仰”完全破除了信仰主体对各种非现实的、非人间的力量即神化力量的崇拜,还给信仰主体以真正的自信心和现有今实的力量。因为“类信仰”有它的生活基础和实践依据。在“类信仰”阶段,人类达到了完全的自觉,在与自然抗争中满足着人类发展所需要的一切,却能够

7、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不再只以人类为中心,不会成为“人类中心主义者”,再也不会为了人类自身的利益而不顾自然的发展。这时人与自然达到了真正的“合一”状态。人找到了人的真正位置,实现了人存在的最大价值。因此,人在处理与人及社会的关系中,也不会再把人自身作为中心,并为此不顾他人的利益,而是真正做到了以己之心度他人之心,己之不欲不再施与他人。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减少了人的压抑感、孤独感和冷漠感,对信仰的选择不再流于形式,更注重信仰的内容。一旦信仰就会使信仰对象不仅仅是自己精神得以慰藉的支柱,更主要的则是以信仰对象为依托,乐观地面向未来,自信地走完人生之路。这

8、将是“类信仰”的真正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