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系与诗文化黄河的文学表达

水系与诗文化黄河的文学表达

ID:9074506

大小:10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16

水系与诗文化黄河的文学表达_第1页
水系与诗文化黄河的文学表达_第2页
水系与诗文化黄河的文学表达_第3页
水系与诗文化黄河的文学表达_第4页
水系与诗文化黄河的文学表达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系与诗文化黄河的文学表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水系与诗文化江河湖海的文学表达水穿于地,腾于空,奔于山,历经种种,滋养万物,孕育蕴藉深厚的文化。水势滔滔的尼罗河孕育了灿烂的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的消长荣枯明影响了巴比伦王国的兴盛亡衰,地中海沿岸的自然环境是古希腊文化的摇篮,流淌在东方的两条大河—长江与黄河,则滋润了蕴藉深厚的中华文化。而无疑诗文化是中华文化长河中璀璨的明珠。那么水系在诗文化中究竟起了怎样具体的作用呢?首先水作为诗歌的文学对象最早出现在《诗经》中,然而无论是《周南》里的《关雎》、《汉广》,《秦风》里的《蒹葭》,还是《魏风》里的《伐檀》、《卫风》里的《河广》,水都仅仅知识作为一种比兴的手段,而

2、不是单纯的审美对象,这也是水系在诗文化中的第一个功能即比兴的功能。这时候劳动生产力低下,一方面河流是人们生存的依靠,是人们的唯一选择,就如管仲所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诸生之宗室也。”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就没有世间万物蓬勃生机的模样。另一方面,风雨变幻莫测,河水暴涨等自然灾害有带着不可抵挡的姿态冲击人们的生活,人们也因此在感谢、歌颂河流的同时对水有一种畏惧心理。最明显的体现莫过于在诗经中水既可以温柔的包含停留在它之中的生物,也可以狂暴的卷起风浪了。随着生产力的慢慢提高,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水的畏惧与崇拜到逐渐认识其特有的属性与阐发。中国古诗中水观念更多

3、的是由文人士大夫主导,而文人士大夫的观念则有更多的来源于此时诸子对水的阐发。与水有关的诗中大多为山水诗,故水系在诗文化中的第二、三个功能即是山水诗的两大人文意义,一为隐逸文化,二为闲情文化。隐逸文化可以追溯到老庄思想中的小国寡民,更甚至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而闲情文化则出自于儒家的孔孟思想。在《论语先进篇》第二十五章中,孔子问及四个学生的理想时,只点评了曾皙“吾与点也”。而曾皙的理想就是春天里与一帮人游泳、乘凉、唱歌。孔子一生辗转漂泊周游列国如“丧家之犬”然而他并没有放弃,他的闲情更多体现在他的“智者乐水”中,他虽然没有明确说出水的

4、本身属性与自己思想的关系,但我们可以从清人刘宝楠的《论语正义》征引《韩诗外传中》的话对水所象征的人所具有的种种品德来理解孔子对水的属性的阐发,“夫水者,缘理而行,不遗小间,似有智者;动而下之,似有礼者,蹈深不疑,似有勇者;障防而清,似知天命者;厉险致远,卒成不毁,似有德者;天地以成,群物以生,国家以宁,万事以平,品物以正,智者所以乐于水也。”自此后人对山水闲情更多的变成了对自己人格的关照和精神激励。如果说在先秦诸子百家的学说中已经或隐或显地将文人山水情结的雏形建立起来,那么六朝则是对此的实践和完善时期。中国文人真正自觉开始审美活动是在魏晋时期,汉末祸乱、三国

5、纷争,虽然统一于晋,但晋内部统治腐败,外部时常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和侵犯,生活急剧动荡,人心厌世,玄风为尚,在此情况下人们纷纷消极避世寻求心理安慰,于是隐逸之风与闲情之风大起。这既是出于人本身对美的直觉追求也与“天人合一”思想一脉相承。所谓山水体玄,正式人们所期望实现的对天地间至理的领悟结果,用自己的精神世界来完成对显示的超越,以求达到心灵澄澈、自由自在的超然状态。无论是作为比兴手段还是隐逸功能、闲情功能,这三者都是水系在诗文化中的共同作用。因为水系其本身的特征不同,它在水系中的功能又形成不同的诗文化。根据下图我国古代水文化重点地域分布可发现诗文化主要体现

6、在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及扬子江运河上。下面就各个水系著名诗词为例做简要分析。图1.我国古代水文化重点地域分布图汪德华,中国山水文化与城市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黄河水系与诗文化黄河诗歌文化主要集中在陕西、山西、河南的黄河中游地区,包括支流渭河、洛河、伊水,是古代文化发源地。如唐、虞文化兴于陕西西南部黄河的东岸、北岸,汾河两岸;夏文化兴于河南西部黄河的南岸,伊水、洛水两岸;周文化兴于山西东部黄河的西岸、渭水两岸。故而黄河水系有一个很明显的其他水系都没有的意象功能即----母亲。如《黄河二首》【唐】杜甫中的“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就表

7、明了黄河作为母亲河养育人民的形象。在描写黄河的古诗中最为出名的莫过于王之焕《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而这两首诗中黄河的意象都是属于属性型水意象中的水的流动意象。不过这种功能在黄河诗文化中表现的并不明显,而在长江水系与诗文化上表现突出。黄河水系与诗文化的另一个意象特征就是阻碍功能。从〈诗经〉里“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到〈渡黄河〉中“河流汛且浊,汤汤不可凌”再到〈黄河八韵寄呈圣俞〉中“河水激箭险,谁言航苇游?”都明确显示了黄河水系在诗文化中的阻碍

8、功能,其实这也是由黄河本身汛急河广的水系特征所决定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