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家思想对社会工作的启示

浅谈道家思想对社会工作的启示

ID:9083747

大小:17.8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6

浅谈道家思想对社会工作的启示_第1页
浅谈道家思想对社会工作的启示_第2页
浅谈道家思想对社会工作的启示_第3页
浅谈道家思想对社会工作的启示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道家思想对社会工作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道家思想对社会工作的启示七班:摘要:本文主要写老子以及道家思想贯通宇宙与人生的“道”一元,并通过形上与形下之“道”,“天道无为”与“道法自然”等老子的重要思想,这些方面都有助于丰富和拓展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知识体系和工作方法。道家文化对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有深远影响,开掘其中的优秀资源,应能对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有所裨益。关键词:道家思想;社会工作;无为;柔静;超越0引言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宝库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但以往人们较侧重对儒家思想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而对于崇尚自然的道家却未予以应有的重视,实际上,道家思想中也蕴藏着极其

2、宝贵的思想,土生土长的道家以其深邃的大智慧,以独特的言语和方式实施着其教育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心理和性格,滋润着绚丽多姿的中华文化。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一个哲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出生于春秋末期涡河之滨(今安徽涡阳)的老子、出生于战国时期楚国蒙地(今安徽蒙城)的庄子和出生于西汉时期的淮南王刘安,他们的思想分别体现在《老子》、《庄子》和《淮南子》中。道家是一个以“道”为核心范畴、以“自然”和“无为”为基本观念、追求人性朴真和精神自由的学派。道家文化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源远流长,其中一些思想与社会工作观念不无

3、契合之处。1肯定人的地位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先秦时期,由于思想文化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普遍相信天帝鬼神的存在,并在强大的自然力的威慑下,认为天帝鬼神高居人上,主宰着人的命运,决定人的生死祸福。所以,当时人们凡遇重大事务,之前总要祭祀、占卜,征询天神旨意,祈求天神赐福保佑。而道家鼻祖老子,是最早否定天帝鬼神力量的人。他明确指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老子》第25章)即认为宇宙构成的四大要素,人占据其中之一,与道、天、地比肩。这就是把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高度,体现

4、了对人的高度重视。社会工作伦理价值观的核心是尊重人,重视人的独特个性,相信人自我成长的能力,这与道家思想是共通的。2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天人合一”中国古代没有“自然界”这一明确概念,很多时候,“天”、“地”、“道”等与“自然界”意义相近。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道家的观点是深刻和有价值的。道家观点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42章);人与自然是和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25章);庄子则认为,人与天地万物是齐同的:“天地与我并

5、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社会工作伦理观也强调人与环境的互动和谐,“人在情景中”的观点有广泛影响,这与道家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和谐观是比较契合的。3无为而无不为“无为”由老子最先提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第37章),意即道永远是顺其自然而无所作为的,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老子认为,不论是人的行为,还是治国方略,都应当效法于“道”,即顺乎事物的自然规律,遵循事物发展趋势,不能妄动,不必干扰,这样,万事万物就会自我化育、自生自灭,从而得以充分发展,自然达到安宁和稳定。庄子发展了老子的无为思想,庄

6、子指出:“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庄子·秋水》),即“牛马四足”无拘无束是自然状态,笼络马头、穿牛鼻是人为。不要以人为破坏自然,不要故意做作毁天命。“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庄子·应帝王》),对待声名、谋略、事业、智慧,都不必刻意追求,应以人合天,顺乎自然。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及其宾客著《淮南子》一书,为道家“无为”说赋予了新的积极意义。《淮南子》批评了庄子“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庄子·大宗师》)的消极无为观点,指出“或曰无为者,寂然无

7、声,漠然不动,引之不来,推之不往,如此者,乃得道之象,吾以为不然。”“四肢不动,思虑不用,事治求赡者,未之闻也”(《淮南子·修务训》)。文中以神农、尧、舜、禹、汤五圣殚精竭虑、为民操劳的事例,说明绝对的静默无为是不可能成就任何事业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若吾所谓无为者,私志不得入于公道,嗜欲不得枉正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推自然之势。……非谓感而不应,迫而不动者”(《淮南子·修务训》)。这样的“无为”观,是要求人们不因私欲轻举妄动,不以私害公,应遵循事物规律去做事,强调“循理”和“加功”的结合,一方面贵因随势、循理

8、举事,另一方面要加上人的主观努力,才能举无不胜,为无不成。这为道家“无为”观注入了生机,使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真正成为可能。这与社会工作所强调的一方面积极发挥个人潜能,另一方面尊重“案主自决”,不勉力强为,也有共通之处。4柔静与超越道家的柔静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独树一帜的。《庄子·天下篇》中有段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