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概论之黛玉葬花

红楼梦概论之黛玉葬花

ID:9086878

大小:3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7

红楼梦概论之黛玉葬花_第1页
红楼梦概论之黛玉葬花_第2页
红楼梦概论之黛玉葬花_第3页
红楼梦概论之黛玉葬花_第4页
资源描述:

《红楼梦概论之黛玉葬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红楼梦概论黛玉葬花赏析学号:311005040105姓名:翟振可班级:城管10-01学院:测绘学院黛玉葬花赏析黛玉葬花是宝黛生活中的一次小误会,是两个人感情的又一次真情表达。而这一章的中心就是《葬花吟》。黛玉究竟为什么要写《葬花吟》?在与黛玉同看《西厢记》一章中,宝玉说自己就像“多愁多病”的张生,黛玉则如具倾国倾城相貌的莺莺,这是那个时代最直接的表白。碍于当时的礼教,也怕宝玉把自己看得太轻薄,所以黛玉居然“眼圈儿红起来”。在那时,表白一方面固然是喜欢对方,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不尊重对方。所以黛玉竟有些

2、委屈,怀疑宝玉利用“淫词艳曲”来“欺负”自己。但是黛玉毕竟是了解宝玉的,听了宝玉这样的表白,心里毕竟是喜欢的。所以宝玉刚一发誓,黛玉就破涕为笑,也随即引用了《西厢记》中的词语,说宝玉“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黛玉同样引《西厢记》,就等于接受了宝玉的爱情表白。然而薛宝钗、王熙凤等人的冷眼冷语,加上对宝玉的误解,以及疾病的缠绕,生命短促的预感,父母姐弟皆无的孤独,礼教规范与爱情要求的冲突,促使黛玉越发感伤。这一切,便形成了催人泪下的《葬花吟》。林黛玉很怜惜花,她感觉得花落了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她对美

3、有独特的见解。她写了葬花词,用花来比喻自己,《葬花吟》是红楼梦中最美丽的诗歌之一。期间贾宝玉和林黛玉有一段对话,成为红楼梦中一场情人之间解除误会的绝唱,是红楼梦中最经典的片段之一,看过红楼梦的人都很难忘掉。黛玉《葬花吟》中对生命短促之感叹,极大地撼动了宝玉的心灵,宝玉“不觉恸倒在山坡之上。”尔后,宝玉又向黛玉进行了大段剖白,回顾了他们二人从小儿“一桌儿吃饭,一床上睡觉。丫头们想不到的,我怕姑娘生气,我替姑娘想到了。”并最后说黛玉“人大心大”不把自己放在眼里,说得黛玉也哭了。说到葬花的故事的由来,有人

4、说《葬花吟》是从唐寅的两首诗中“脱胎”的(《红楼梦辨》)。诗歌当然是有所继承和借鉴的,但不应把文艺创作的“源”和“流”的关系弄颠倒了。《葬花吟》在某些遣词造句、意境格调上利用前人之作,根本不必到明人的文章中去找。唐初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之类为人熟知的诗句足以借取利用。葬花情节,也未必取自唐寅将牡丹花“盛以锦囊,葬于药栏东畔”事,作者的祖父曹寅的《楝亭诗钞》中也有“百年孤冢葬桃花”的诗句,难道还不足以启发他的构思吗?但这些都是“流

5、”,都仅仅是利用,既不表现诗的主要精神,也决不能代替作者源于现实生活的创造。何况,如前所述,此诗中,作者运笔鬼斧神工之处,完全不在于表面上那些伤春惜花词句的悱恻缠绵。当然,《葬花吟》中消极颓伤的情绪也是极其浓重且不容忽视的。它曾对缺乏分析思考能力的读者起过不良的影响。这种情绪虽然在艺术上完全符合林黛玉这个人物所处的环境地位所形成的思想性格,但毕竟作者在某种程度上有意识借所倾心的人物之口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从而显露了他思想上的弱点。我们同情林黛玉,但同时也看到这种多愁善感的贵族小姐,思想感情是十分脆

6、弱的。  她把花比喻成自己,把贾府乃至整个封建社会比喻为污淖,她不甘沉灭,又无力摆脱封建恶势力.怜花就是怜自己,她看到鲜花的凋零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将来.林黛玉在贾府中,虽有宝玉的照顾,贾母的疼爱,但按照当时的礼教观念,毕竟是外孙,寄人篱下的滋味还是有的,父母双亡,无人做主,孤苦一人,又兼其性格的悲观,总觉风刀霜剑严相逼,自怜之心常在,见落花而感身世,不觉满目凄凉.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哀音的代表,诗歌风格上仿效初唐的歌行体,在抒情上淋漓尽致,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

7、特性的重要作品。当然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这首诗的另一价值在于它给我们提供了探索曹雪

8、芹笔下的宝黛爱情悲剧的重要线索。甲戌本有批语说:“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憾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下批。有客日:‘先生身非宝主,何能下笔?’即字字双圈,批词通仙,料难遂颦儿之意,俟看玉兄之后文再批。噫唏!阻余者想亦《石头记》来的,散停笔以待。”批语指出:没有看过“玉兄之后文”是无从对此诗加批的;批书人“停笔以待”的也正是与此诗有关的“后文”。所谓“后文”毫无疑问的当然是指后半部佚稿中写黛玉之死的文字。如果这首诗中仅仅一般地以落花象征红颜薄命,那也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