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夏金时期纺织业的发展

辽宋夏金时期纺织业的发展

ID:9093359

大小:2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17

辽宋夏金时期纺织业的发展_第1页
辽宋夏金时期纺织业的发展_第2页
辽宋夏金时期纺织业的发展_第3页
资源描述:

《辽宋夏金时期纺织业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辽宋夏金时期纺织业的发展丝织品宋代纱、罗、绮、绫类织物产量大,质量也很高,如亳州所产轻纱极为轻巧,时人形容它“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雾”①。纱、罗织作也已经达到十分纯熟的程度。宋代的纱、罗多是以两根或三根经丝为一组相绞再织入一根纬丝而成的。1975年在福州南宋黄昇墓出土丝织品和衣物近400件,在金坛南宋周瑀墓出土丝织品和衣物50余件。其中素罗和花罗衣料都是用这种简洁的绞纱方法织成的,具有良好的透明和飘逸的效果,有些花罗还起有生动活泼甚或奇特的花纹,其质量可说是超过了唐以前的任何一种同类产品。辽宋夏金时期的织锦技术较前代也有

2、很大发展,织造工艺进步,花色品种显著增多,纹饰图案更加丰富多采。如宋代用作装裱书画的锦,其品种就达40多种。当时苏州的宋锦、南京的云锦、四川的蜀锦等都极负盛名。其中宋锦是宋代才开始盛行的纬三重起花的重纬织锦。此外,这一时期回鹘(今维吾尔族)的织金工艺已传播到中原地区,并逐渐流行起来。据传说,著名的壮锦也是起源于宋代。  缂丝创始于隋唐,是一种具有雕镂质感的精美丝织工艺品。五代时缂丝工艺有所进步,如传世的后梁贞明二年(916)缂丝《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长达2丈2尺5分,宽9寸1分,但其制作风格仍尚素朴。宋代,定州(河北定县)缂

3、丝非常著名。据庄绰记载,“定州织刻丝,不用大机,以熟色丝经于木棦上,随所欲作花草禽兽状。以小梭织纬时,先留其处,方以杂色线缀于经纬之上。合以成文,若不相连,承空视之,如雕镂之象,故名刻丝。如妇人一衣,终岁可就。虽作百花,使不相类亦可,盖纬线非通梭所织也”①。北宋缂丝的传世之作为数不少,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缂丝紫天鹿、辽宁省博物馆所藏缂丝紫鸾鹊、北京双塔寺出土的紫阳荷花等,都是现今可见的著名的北宋缂丝作品。南宋时又创用子母经的缂法,使缂丝工艺更为精湛。这时还开始精心缂制唐宋名家书画,所缂山水、楼台、人物、花鸟等,刻意追求书画家

4、原作笔意,如缂丝《莲塘乳鸭图》、《青绿山水图》等,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这一时期名家辈出,如朱克柔、沈子蕃都是这时著名的缂丝高手。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朱克柔所作山茶、牡丹小幅两开,工细高雅;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沈子蕃所作《梅鹊图》,惟妙惟肖,这些作品配色富于变化,且具有立体效果,均堪称南宋缂丝中的绝品。据《契丹国志》、《辽史》等史籍记载,辽代也有不少缂丝作品,考古发掘中还发现了多件缂丝实物。洪皓《松漠纪闻》等著作也提到金代所制华丽的缂丝衣袍。由此可见,在当时辽、金的一些地区,也可能掌握了缂丝工艺。宋代的刺绣工艺也有很高的

5、水平。当时的刺绣作品,受绘画影响很大,常以名家书画为粉本,且广泛运用了戗针、套针、网绣、盘金、钉线等各种针法。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赞叹:“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绒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嚵喽之态,佳者较画更胜,望之三趣悉备。十指春风,盖至此乎?”①①姚汉源:《中国水利史纲要》,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年版,第246页。①陆游:《老学庵笔记》卷6。  近年新疆哈拉尔、苏州虎丘塔、北京双塔寺及山西等地均有宋代的刺绣出土。辽宁省博物馆所藏南宋刺绣《瑶台

6、跨鹤图》、《海棠双鸟图》、《梅竹鹦鹉图》、《金刚经册》等,也都是技艺高超的精美绣品。①麻、毛织品苎麻及葛、大麻织物,在古代总称为布,在很长时期内,是人民大众的主要衣着原料。两宋时期,麻织品生产遍及南方各地,其中尤以广西最为发达,所产柳布、象布等远近驰名。金人生产的麻织细布,也是北方地区的主要衣料。当时麻织品的品种也是很多的,如绍兴十一年,户部裁定市舶司发运至都城(行在所临安)的服物材料就有大布、番青斑布、白熟布、袴布、鞋面布、青花番布、粗黑小布、单青番棋盘小布、番头布、海南青花布、袜面布、小布、青苎布、粗小布、白细布、白苎布

7、、生苎布、海南白布、毛施布、海南棋盘布②。有些著名的麻织品种如郯县强口布、诸暨山后布等还经过特殊的加工处理,提高了质量。山后布就是在纺绩过程中将麻纱加以强拈而后织成的,精巧纤密,经久耐用。又如“綀子”是一种精细的苎麻布,虽然秦汉之前就已经有了,但在宋代得到更大的发展。周去非《岭外代答》提到:“邕州左右江溪洞,地产苎麻,洁白细薄而长。土人择其尤细者为綀子。暑衣之,轻凉离汗者也。汉高祖有天下,令贾人无得衣綀。则其可贵,自汉而然。有花纹者为花綀,一端四丈余。卷而入之小竹筒,尚有余地,以染真红,尤易著色。厥价不廉,稍细者一端十余缗也

8、。”  这一时期葛布生产已趋于衰落,但在技术处理上仍有值得称道之处。如《格物粗谈》卷下提到:“葛布年久色黑,将葛布洗湿,入烘笼内铺著,用硫黄熏之即色白。”说明当时已掌握用硫黄熏、蒸的漂白技术。这一时期西北地区的毛纺织业更为发达。唐代已从西域传入山羊。唐宋时期的拔羢褐,揩面如丝帛滑腻,是珍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