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安娜·卡列琳娜》有感

读《安娜·卡列琳娜》有感

ID:9096018

大小:3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7

读《安娜·卡列琳娜》有感_第1页
读《安娜·卡列琳娜》有感_第2页
读《安娜·卡列琳娜》有感_第3页
读《安娜·卡列琳娜》有感_第4页
读《安娜·卡列琳娜》有感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安娜·卡列琳娜》有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安娜·卡列琳娜》读后感我没有把《安娜·卡列琳娜》完全地读透,只是肤浅的了读个大概,即便如此,我也是相当的震撼。我没有资格大谈特谈安娜或者其他人物,也没有权力来评判列夫·托尔斯泰的具体手法,具体艺术,仅仅凭着原著和一本《我与俄罗斯文学·翻译生涯六七年》以及布宁的《列夫·托尔斯泰的解脱》,就来对列夫·托尔斯泰“指手画脚”,对安娜“评头论足”,仿佛罗丹刻刀下的沉思者一样,故作深思熟虑一番。安娜卧倒在了布满砂土和煤炭的枕木上,一颗曾经那么动人的、真挚的、生气勃勃的生命之星划过天际,终极陨落在她爱恨开始的铁轨上。《安娜·卡列尼娜》的电影版本很早以前便看过了,但总是怀疑那不是真正的安娜,因此始终

2、渴看读到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可认真的捧上书本来品读时,内心却始终不得安宁。当安娜与沃伦斯基在火车站台第一次相见时,“但是感到他非得再看她一眼不可…当他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她也掉过头来了,她那双在浓密的睫毛下下面显得阴暗了的、闪耀着的灰色眼睛亲切而留意地盯着他的脸、似乎是在寻找什么人似的”一见钟情固然以悲剧结尾,可浪漫的邂逅却让我沉醉在美妙的、沉静的境界中。赛马场上安娜的失控表露了他们的恋情,安娜生下了他的孩子,卡列宁的宗教宽容让安娜既感谢又愤怒,安娜与沃伦斯基出国了,又回来了,安娜遭到了社交界以及家庭的抛弃,而沃伦斯基却重新踏进社交圈,醉心于自己美好的前途,悬而未决的离婚协议、肝肠

3、寸断的念子之情、自私深沉的爱情独占心理,这一切既让安娜体会到了八年的无爱婚姻里丧失已久,又让她平静的心灵经历了一场喜怒哀怨的风暴。而我也随着安娜的故事沉浮时而兴奋,时而忧伤,时而挣扎。尤其到了后面,安娜被孤独与嫉妒折磨得生不如死,没有人倾述、没有人理解时,我终于能稍微明白为什么安娜选择死亡,她太痛苦了,死亡才能摆脱一切。接下来,我仅仅陈述我的思考与感悟:(一)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与宽容的心“伸冤在我,我必报应”翻开《安娜·卡列琳娜》即看到这句费解的卷首题词。细看注脚,原来引自圣经,指人世间罪孽只有上帝才有权力批判,世人无权评论。乍一看来,这岂非是宗教禁欲主义的没有人性的消极态度说教吗?—

4、—如果交由上帝来审判,世人无权主宰,人的生存与活动又有何意义!于是,对托尔斯泰的指责大多集中在这上面。如果指责成立的话,那么托尔斯泰笔下的那些人就不会有勇敢、正义、公正等诸多品质了。因为据这些人嘴里说的,托尔斯泰务求人们听天由命,一切皆由上帝裁决,世界没有了人的位置,也即没有了与恶斗争的人性,没了正义······但是这些批判是有所片面的。托尔斯泰是大半个犹太人血统,又是出生在天主教家庭中,其信仰上帝所推崇的善,世上能够真正消除恶的根本上只有善,而不是暴力与惩罚。因而看上去是宣扬宗教的实质上是最广义最兼怀天下的“人道主义”,只有在这里才体现出了列夫·托尔斯泰平静祥和的内心与对世界宽容与理

5、解的姿态。伟大之人伟岸之处,便在其站在人类的立场上思考人与人生。(二)现实主义据说安娜的形象来自于列夫·托尔斯泰饭后深陷沙发中休息时产生的一个幻影,一个美丽的女人,“她那双含怨带恨的眼睛看着我,幻影消失了,于是我无法摆脱它,它日夜跟踪着我。为了摆脱它,我必须给它找个化身。”这个神秘奇怪的说法,我们无法也不必去探求其真实与否,但它轻轻地告诉读者——不是托尔斯泰找到了安娜,而是安娜找到了托尔斯泰。也许这就是现实主义的真谛。永远都是角色自己以行动在书中体现,角色是属于自己的,列夫·托尔斯泰想让安娜被抛弃后能够选择回去,就如同在《复活》中想让最后的生活安宁幸福——但是安娜决意离开,生活的安宁也

6、不会再回来,人物与角色又再一次没能按托尔斯泰的意愿走下去。主人公最后总是做了实际生活中常有的事和应该发生的事,而不是作家想让他们做的事——多么倔强的安娜,多么虔诚与真心的列夫!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中作家内心的无奈与悲痛,是复仇力量的苏醒,是对现实生活中丑陋的看透,是一切变革与重建力量的萌芽。(三)安娜、列夫的追求如果人没有了追求,而只有顺从,那么,人还称之为人吗?那么,存在到底是一种超越性的生活,还只是一种生物性的生存?人还有尊严吗?而那些批评诋毁污蔑安娜的“有识之士”,“过分成熟”的年轻人可真的领会了这种生命意义上的追求?安娜是一种美好,沃伦斯基第一次在车站上就看出了“脸上有一种亲切温柔

7、的神态,有一股被压抑着的生气,她身上洋溢着过剩的青春。”在虚伪、世故、顽固封建的丈夫那里,安娜无法获得爱,而她却是一个渴望爱的“心灵”,安娜在车站遇上了英气逼人的沃伦斯基,便燃起了对爱的追求渴求——离开、叛逃、骂名,都是在爱与追求爱的历程中显得那么不足挂念,只剩下一颗不肯妥协的心。安娜用美好的生命祭奠了自己的追求,就如同列夫·托尔斯泰在阿斯塔波沃火车站“最后一站”得到其毕生的解脱。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在他生命的最后岁月中与世俗决裂,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