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儒家十三经--孝经》有感

读《儒家十三经--孝经》有感

ID:9096045

大小:15.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17

读《儒家十三经--孝经》有感_第1页
读《儒家十三经--孝经》有感_第2页
资源描述:

《读《儒家十三经--孝经》有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我读《儒家十三经——孝经》孝,五千年一脉相承,无论中国体制怎样变幻,中国人民经历了多少的磨难,孝道,依然是中华民族的结晶,当我们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间时,注定我们将来要承担这份责任。——题记有人说,读国学,特别是国学入门,不可不读《孝经》。“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观念与首要文化精神,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色之一。而《孝经》这部书,它在唐代时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整部书都以孝为中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指

2、出孝是诸德之本,认为“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在中国自汉代至清代的漫长社会历史进程中,《孝经》都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社会纲常、社会太平起了很大作用。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可以称之为孝文化。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传统的中国社会就是根植于孝道之上的社会,孝道是中华文明区别于古希腊、罗马文明和印度文明的重大文化之一。以前听老师讲过这样一个现象,如今有一些在美国定居的华人,当他们初到那里的时候都恨不得自己的英文比中文好,可当他们的子女在那儿出生、成长,英文说得可以与当地人

3、一样好的时候,这些父母们却反过来要求他们学习中文了。这是为何呢?他们解释说:“如果我的孩子只会英文,变得和美国人一样的话,我将来老了大概就只能去住养老院了。我始终还是一个中国人,还是有大家庭的观念,希望老了还能与子女共同生活,所以让他们学中文,希望从中文里面学习孝顺的道理。”这种说法虽然比较极端,但也没错,小孩学中文之后确实会比较重视自己的孝顺责任。说来也挺有趣,西方人谈孝顺,连一个专有名词都没有,外国学者介绍中国文化时,对“孝”这个字一般采取两种理解方式:一是强调“服从”,就是子女对父母要服从,但是服从或者听话实在不足以把握孝顺的真谛,甚至有所

4、偏离;二是突显中国人对孝顺所特有的宗教情操,将它译为“子女的虔诚”。西方人谈“虔诚”,常含有宗教含义,他们介绍中国宗教时,常会提及“祖先崇拜”一词。两者搭配来看,倒是可以言之成理,但总还是感觉没有触及“孝”真正的文化内涵。因为我们清楚的知道:“服从”太过表面化,未必可以涵盖敬意与爱心;“虔诚”太过宗教化,又忽略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亲密互动关系。由此可见,肯定孝顺之德,确实是中国文化的一项特色。说了这么久,那么,究竟“孝”为何也?我没有去查找过有关书籍上的权威解释。但是,汉字的结构组成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孝”字就是“老”与“子”的结合:上半部为“老”

5、字的半边,下半部为“子”字,两者结合即为“孝”。从意形上看就是儿子背老子。由是观之,我们也不得不惊叹先贤的聪慧与睿智啊!当然,这只不过我望文生义的理解。在《孝经》中,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我认为这一段话中,孔子就对于孝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从基本内容到最高表现形式,从青年、中年、老年三个阶段的应尽孝道重点做了说明。这里有一个最重要的观点就是孝是“德之本”,是“教之所由生”。德之本,就是人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教之所由生,乃

6、教化之源泉。接着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现在很多人认为孔子的这个观点是不对的,因为照这种说法,那去理发店理个发,爱美的人去做个整容,难道就是不孝之举了?但我认为,孔子想表达的其实并不是这个意思,他不过是用发、肤两个具体的东西来代替人的生命,告诉人们最宝贵的是生命,一个对自己生命都不负责的人怎能去对父母负责怎能去尽孝?那么,孝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那就是“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所谓立身,是以德行立于社会,属于道德、知识、思想修养方面的储备;行道,就是运用这些储备去社会上实践的过程。做到了立身行道,就自然名扬后世,被后人说称道

7、,这是光宗耀祖的事情,行道者的每一个亲人都会以此为荣,这是孝的最高境界了。而这种境界主要是给父母、给亲人带来精神上的满足,而不是说物质财富上有多大的惠泽。另外,关于“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行孝道的方面是很广博的,首先从侍奉自己的父母开始,其次是侍奉自己的君主,最后是修身济世实现自己的志向。所以,孝,不仅仅是如今我们大多数人所理解的孝顺父母,这只不过是孝的基础。孔子认为,一个人的孝如果不和国家的事业结合起来,这种孝就是很狭隘的,大孝必事君,这也就应了前文所说的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的孝之所终。综上所述,也就可以看

8、出,为什么孝文化可以视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了,同样也能够说明为什么孝文化对传播和维护社会纲常、社会太平可以起很大的作用了。可是,我们看现代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