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归指直·疑问指南讲记

西归指直·疑问指南讲记

ID:9097993

大小:93.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4-17

西归指直·疑问指南讲记_第1页
西归指直·疑问指南讲记_第2页
西归指直·疑问指南讲记_第3页
西归指直·疑问指南讲记_第4页
西归指直·疑问指南讲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归指直·疑问指南讲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西归直指·疑问指南讲记 19西归直指·疑问指南讲记周安士居士 汇辑益西彭措法师 讲授(学习资料 尚未定稿 请勿翻印)汇辑者周安士是清朝康熙年间的居士,江苏昆山人,博通经藏,深信净土法门,自号“怀西居士”。他看到众生造罪无量,其中邪淫、杀生这两种业占了大半,就写了戒杀的《万善先资》和戒淫的《欲海回狂》,又写了《阴骘文广义》三卷,《西归直指》四卷,合称为《安士全书》(本篇就是《西归直指》当中的第二卷)。乾隆四年正月,他和家人诀别,说自己要往生西方。家人要给他用香汤沐浴,安士先生推却说:“我香汤沐浴久

2、矣!”之后,在谈笑中往生,屋子里充满了浓郁的香气。印光大师说:“如果能阅读《西归直指》,谛信不疑,生信发愿,求生西方,不论根机利钝、罪业轻重、工夫深浅,只要能做到信愿真切,持佛名号,无不在临命终时,蒙佛慈力,接引往生。往生之后,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悟明心性,证得佛果。”大师还赞叹说:“《安士全书》是善世第一奇书,和寻常的善书不能同日而语,安士先生若不是菩萨乘愿再来,现居士身,说法度生,我是不会相信的。”西归直指·疑问指南讲记 19【《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故八万四千法门

3、,无不从信而入。人若无信,便如焦芽败种,无药可施。何况念佛往生,尤为难信之法乎?】这一段是强调信心的重要性。《华严经》中说:信心是佛道的根源,是一切功德的母亲,信心能长养一切世间和出世间的善根。所以佛教的八万四千法门无一不以信心趣入。人如果没有信心,就像焦芽败种一样,没有什么药能救活它(意思是说,没有信心就不会生长种种白法,犹如烧焦了的苗芽或种子,不能开花结果。),何况念佛往生是尤其难信的法门,更需要设法建立起坚固的信心,以作为净土修行从始至终的基石。【往昔禅宗长老,暨博学鸿儒,皆有阐扬净业,设

4、为问答之词,如天台智者大师之《十疑论》,天如老人之《净土或问》,王侍郎之《决疑集》,袁中郎之《西方合论》。其外复有为集为文,目不胜赏,无非欲人坚固信根,同归安养耳。】过去的禅宗长老和博学大儒,都有阐扬净土法门设立问答的文章,比如,天台智者大师所造的《净土十疑论》,天如老人撰述的《净土或问》,王侍郎撰写的《决疑集》,袁中郎撰述的《西方合论》。此外还有很多大德作种种净土集、净土文,妙义连篇,目不暇接,目的无非是想让人坚固信根,一同往生极乐世界。【兹特统汇群编,撮其领要,间亦窃附管窥,补所未逮,总名之

5、曰《疑问指南》。敢曰制锦以成章哉,聊云酿花而作蜜尔。】西归直指·疑问指南讲记 19(安士先生说:)现在我统汇各类著作,摄集其中的要领,其间也附上我个人的意见,弥补原文没有说到的方面,总的取名为《疑问指南》。我怎么敢说这是“织锦成章”呢?只能说是酿花作蜜罢了(“织锦成章”就是由自己著述一部大作。“酿花作蜜”就是采集百花的精华酿成淳蜜,表示自己只是采集古德著作中的精要,汇集成这篇文章,不算是自己的创作。)。第一疑【问:诸佛菩萨,以大悲为业。若欲救度众生,只应愿生三界,于五浊三途中,救苦众生,因何求生

6、净土,专为自利,舍离众生,毋乃阙大慈悲,障菩提道耶?】问:诸佛菩萨以大悲拔济苦海众生作为自己的事业。菩萨如果想救度众生,只应当发愿生在三界,在五浊恶世、三恶道中救拔苦海众生,为什么现在要求生净土,专门成办自利而舍弃无量众生呢?这不是丢失了大慈悲、障碍菩提道吗?意思是说,菩提道以利他为主,菩萨应当专门投入到救拔众生的事业中去。现在为了自己一人的安乐和解脱求生净土,舍弃无量苦难众生,这是小乘的下劣发心,是菩提心的违品,严重障碍了成佛之道。【西归直指·疑问指南讲记 19答:菩萨有二种:一、久修行菩萨,

7、已曾亲近诸佛,证得无生法忍者;二、初发心菩萨,未尝亲近诸佛,未得无生法忍者。久修行菩萨有大神通,有大威力,故能为天为仙,为帝为王,为鬼为畜,出入生死,广度众生。若初修行人,力量浅薄,虽发菩提之心,犹住凡夫之地,自疾不能救,焉能救他人?】答:菩萨有两种:一是已经亲近过诸佛、证得无生法忍的久修行菩萨;二是没有亲近过诸佛、没有证得无生法忍的初发心菩萨。久修行菩萨有大神通、大威力,所以能在三界中做天人、做神仙、做皇帝、做国王、做鬼类、做旁生,在生死中自在地出入,现种种身,广度众生。初步修行的人无论智慧或

8、方便,力量都很薄弱,虽然发了成佛度众生的菩提心,但自己还住在凡夫地流转生死,连自身的烦恼病、生死病都救不了,怎么能救他人?【故《智度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浊世,救苦众生者,无有是处。】“具缚”就是自己的心还在烦恼和业的系缚中解脱不了。由上面的道理,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被烦恼和业系缚的凡夫,说他自己有大悲心,发愿生在浊世救苦众生,这是没有道理的。【何以故?】为什么凡夫不能生在五浊恶世救度众生呢?道理如下:【西归直指·疑问指南讲记 19五浊世中,声色货利,刻刻纠缠;烦恼怨家,重重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