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学思想和汉语语言特征的关联性研究

中华美学思想和汉语语言特征的关联性研究

ID:9110925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8

中华美学思想和汉语语言特征的关联性研究_第1页
中华美学思想和汉语语言特征的关联性研究_第2页
中华美学思想和汉语语言特征的关联性研究_第3页
中华美学思想和汉语语言特征的关联性研究_第4页
中华美学思想和汉语语言特征的关联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华美学思想和汉语语言特征的关联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华美学思想和汉语语言特征的关联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H146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ki.kjdkx.2016.03.018  1中华美学思想溯源  1.1孔子的儒家美学思想  孔子的美学观可以从他的诗论、乐论和文质论中归纳和分析。孔子认为艺术是“美”和“善”的统一。孔子一贯主张“文质兼备”,即“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所谓“文质彬彬”指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是孔子美学思想的核心。中华美学强调矛盾的对立与统一,渗透与协调,讲究情理兼修,追求情与理的统一与调和,避免排斥与冲突。  1.2老子的道家美学思想  “道可道,非常道”,“

2、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老子提出“道”是世界的本体。这种道并无目的,也没有意志,它自然而然地发生,虽生天地,却非有意为之。在老子那里,道是有与无、虚与实的对立统一,是既存在又不存在的。因此,“道”之把握不靠逻辑推理,而是强调对生命和自然关系的整体感悟,强调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并最终回归自然,回归后的自然凝聚了个体的感悟和情怀,终成艺术,所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道家文化独具智慧,洒脱超然,对华夏美学的影响体现在非常注重对意和韵的追求。  1.3结论  “道儒互补”给情感的表达提供了便捷而丰富的形式,形成了中华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如中华美学范畴中的虚实合一

3、、动静相间、形神兼备、阴阳互根,刚柔共济……,分而言之,这些范畴可说是儒、道美学概念的一步步延伸;合而言之,每对范畴的对立统一则正是对“儒道互补”美学思想的具体诠释。汉语言的历史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在运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征,很明显得益于“道儒互补”这种独特的美学思想的影响和熏陶。  2汉语语言特征述略  2.1均衡  均衡,是中华传统美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受孔子学说的影响至深,汉民族人民在观察事物,处理问题的时候,往往具有一种朴素的辩证法。中国传统建筑讲究天圆地方,如北京的四合院四面对称,结构精巧;又如汉民族优秀的传统艺术――盆景,多是对称摆放,层次分明,格局严

4、谨,疏密有致,体现了汉民族人民特有的审美情趣。  汉语言所具有的均衡美,首先是体现在汉字的结构上,人们认为汉字之美观就是要齐整方正,所以就在所写的材料画上方格,在方格内写字,汉字因此也被称为方块字。  另外,和英语单词的发音仅分为重音和轻音相比,汉语特有的平仄四声调抑扬顿挫,入耳动心,韵味十足,使汉语具有音律的对称美和节奏美,体现了汉语语音结构的均衡美。在汉语中,诗歌的押韵和叠音词等就是利用汉语音韵节律和谐的效果,增加语音的美感,汉语中的各类实词几乎都可以重叠使用,而且汉语动词、形容词的重叠词在英语中找不出对应的形式,翻译起来比较困难。如:“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

5、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粉红妆,纤纤出素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四字格,也叫四字结构,包括四字成语和普通四字格如四字叠音词、四字熟语和所有临时组合而具有类似四字成语修辞功能的四字短语(陈林森1993)。汉语四字格在声调上平仄搭配,结构上整齐对称,使人产生视觉上、听觉上、心理上平稳匀称的感觉。四字格乃“华文所独”,是汉语语库里的奇葩瑰宝,用来诠释说明汉语构词法所具有的审美属性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汉语构词上的对称和均衡形成了汉语修辞的均衡美。如在诗歌中大量运用对偶句,通过句法、词汇和声律的两两对应,环环相连,丝丝入扣,产生一种强大而内敛的表现力。除对偶

6、外,能体现均衡美的还有互文、回环、顶真、对照等。  例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互文结构“文省而意存”,是汉语特有的修辞方式。  又如,清代女诗人吴绛雪的《春晴秋雨》:“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形式上的整齐匀称,体现了语言循环往复的情趣美,表现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或相互对立的辩证关系。  中国诗歌往往还讲究字数、句数的限定划一,词、曲也须按律填写,或整齐、或统一,具有鲜明的形式美,形成了西方语言无法企及的独特传统和均衡美感。  2.2含蓄  “和”是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文化仁学体系的核心,“和”的精神表现在言

7、语上就是含蓄委婉,“和”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但是提倡用迂回曲折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好恶,使之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灵活性,以和为贵,所谓“微言大义”“言近而旨远”,而不是言辞鲜明、不留余地。  含蓄的表达方式在美学上的意义体现在可以带给人无限的联想和启示,突破语言表达的局限性。“谐音”这种语言修辞现象在汉语诗歌创作中常常被运用,通过词语的谐音构成联想,以物传意,使言语表达具有含蓄委婉的审美效果。如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与“思”,借“丝”寓“思”,表达拳拳思念之情,执着刚烈。又如刘禹锡的《竹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