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制定与实施

阅读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制定与实施

ID:9111796

大小:5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18

阅读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制定与实施_第1页
阅读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制定与实施_第2页
阅读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制定与实施_第3页
阅读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制定与实施_第4页
阅读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制定与实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阅读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制定与实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阅读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制定与实施现代教学论与传统教学论的一个重大区别在于,它认为教学过程决不仅仅是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人的发展过程,即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认知发展,同时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非智力因素也应得到发展。为此,现代教学论把语文教学划分为两个领域:一是以语文知识学习与语文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认知领域,二是以热爱本学科学习、以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和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情感领域。这两个领域相互渗透、互为因果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共同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正如大纲所概括的那样:“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

2、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1]  如何完成这一基本任务呢?一般来说,认知目标往往被人们重视,而且对于认知目标的研究也卓有成效。但对情感目标的制定与实施的研究相对显得薄弱。然而,对情感教育的忽视将会削弱教育的整体水平。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极为重视情感教育的作用。他的一般发展理论将情感教育置于显著位置。强调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2]他说:“为了在教学上取得预想效果,单是指导学生的脑力活动是不够的,还必须他身上树立起掌握知识的志向,即创造学习的诱因”[3]。又说:“学生的学习活动与情绪意志有关,其深刻的根源在于

3、学生的各种精神需要”。[4]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由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5]一个学生,如果具有积极的情感,就会表现出乐观的情绪、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热情、忘我的痴情等等,有助于增强对学科学习的思维灵活性与敏捷性,就能顽强地思考,大胆地探索,从而提高思维效果,形成较强的能力。相反,情感消极,就会产生悲观情绪、烦乱的心境、冷漠的态度,就会阻碍思维的顺利展开,降低思维的积极性、削弱思维的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卓有成效的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工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但是,情感目标的制定与

4、实施确实比认知目标的制定评价要困难得多。曾有人断言:“与大多数认知目标不同,情感目标无法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如一个星期、一个月、一个学期或者一年之内达到。因此,它无法在学校环境中予以评价。”[6]事实果真如此吗?认知与情感的辩证关系原理是我们赖以制定和实施情感目标的理论基础。如前所述,认知与情感同属人学习的心理过程,情感行为与认知行为具有基本的统一性。正如现代心理学先驱威廉·詹姆士分析的那样:“从认知角度看,所有的心理事实都是智慧的。从主观角度看,全部的心理事实都是感情的。”[7]“认识与情感永远不能完全分开。”[8]情感“是从某些认知领域里日益增加的信息中产生的——也就是说,情感也会在认

5、知目标的展开过程中‘自然’地产生出来。”[9]可见,认知是情感产生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就不可能产生相应的情感,情感产生有赖于认知。认识越深刻,情感越深厚。所谓知之深,爱之切便是如此。反之,认识越肤浅就会导致情感的浅薄。为此,不少研究者极为重视从学生的认知行为中去发现评价其情感行为:“教师应始终注意认知领域里那些产生于学生的行为,如阅读、写作、演讲等,因为这些行为往往是情感发展的主要迹象。”[10]正是由于认知与情感的这种统一性,费斯廷格和海德提出了“把感情变化作为认知行为的结果来研究的方法,即所谓的平衡理论。”[11]美国教育家布鲁姆对此曾作过具体分析。他说:“每个情感行为都有着某种性质的

6、认知行为与之对应,反过来也是如此,一个领域的某一目标可以在对应领域内找到其对应者。……每个领域有时可以作为达到另一个领域的手段。”[12]  下面,将通过语文认知内容与情感的关系来分析以认知目标实现情感目标的可行性。  所谓情感,是指人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这种内心体验的基础是人们认识改造的客观世界。因此,这种内心体验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东西。它必须附着于它所认识改造的对象上面。这样,就产生了情感对象。在语文学科中,这种情感对象具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语文形式美的一种感情;一是对语文内容美的一种感情。即大纲所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

7、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13]  如何达到大纲所规定的情感目标,让学生对语文产生一往情深的情感体验呢?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语文作为交际工具,人们无时无刻不在用它,但更多的是熟视无睹。社会上不规范使用汉语的现象更是极为严重。这实际是个对汉语的情感态度问题。学校的语文教育工作,对于改变这种状况,责无旁贷。但是要让学生对汉语抱正确态度,产生热爱之情,如前所述,首先要提高学生对汉语的认知水平。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