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

中国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

ID:9114428

大小:6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18

中国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_第1页
中国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_第2页
中国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_第3页
中国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_第4页
中国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中国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孔子名丘,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从事教育事业的教育家。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并兴办私学。他有教无类的理论基础,是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更可贵的是他的庶、富、教思想。他直观地看到了发展教育事业和社会物质条件的关系,并把教育的地位摆得较为恰当。他在教育工作中特别注意研究学生,他对学生个性特征有深刻的观察和分析。由于他的教育因人而异,宋

2、代朱熹把这种教育原则概括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后人就简称为因材施教。在中国教育史上,孔子是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原则的人。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很重视立志教育,立志就是确立目的和理想。一个人有明确的努力方向,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他要求学生立志于学和道。他还重视学行结合、言行一致,对夸夸其谈、巧言令色的作风表示深恶痛绝。他最注意行,提倡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耻其言而过其行。他认为评价一个人要听其言而观其行。他还认为一个人犯了错

3、误不要怕批评,提出了过则勿惮改的名言。他也非常重视道德信念的培养和意志性格的锻炼,要求做到磨而不磷,涅而不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不因困难、仓卒而违背道德标准;要宁死善道,在必要时宁愿杀身以成仁,也要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这说明孔子把意志性格的锻炼已经提到为道德献身的高度。2.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孟子名轲,是我国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世把他和孔子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孟子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倡性善论。他把人性归于天性,把道德归于人性,又把人

4、性归于天赋,构成了他的先验主义的人性论。另外,孟子认为同物则同类,同类则同性,提出了圣人与我同类者、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智力平等的思想。孟子从他的政治思想和性善论的哲学思想出发,提出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明人伦的治人的劳心者。他又以城郭、军队、土地、财物和教育相比,如城郭不完整,军队不多,军器不精,非国之灾;田野未开垦缺乏财物,非国之害;但若无学,则国丧无日矣。可见,他把教育当作国政的根本。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他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出教亦多术的原则,实行五种教育方式:①对学习好的,如时雨而

5、化之(即如雨露润泽草木一般);②对德行好的,就注意他的德行培养;③对天资较高的,使之成为通达之才;④对一般的,采取答问法,以释疑解惑;⑤对于不能登门受业的,使他自学成材。在德育过程和原则上,他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先从志于善开始,能分辨善恶,为善不为恶,应以不能为善为耻。他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他还以为不以落后为耻的人将永远落后。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其次,孟子非常重视改过迁善,积极学习别人的善行。他主张见善则迁,闻过则喜,并且与人为善。他以为一个人能不固执己见,以从人之善为乐,才能

6、把自己培养成具有高尚道德的人。最后,孟子特别强调意志性格的锻炼。他以为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经受锻炼,培养自己的坚强意志。他说: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他以为一个大丈夫,应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要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也知道生命可贵,生我所欲,但在必要时应该舍生取义。这与孔子的杀身成仁是一致的。3.朱熹(1130—1200)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别称紫阳,是我国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重视家

7、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其教育主张的一大特点。他认为只有通过严格的家庭教育,才能使学子变化气质,他制定了《童蒙须知》、《程蒙学则》和《训蒙诗》等,作为父兄在家教育子弟的守则。他认为只有从小打下基础,学成技能,长大以后才能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在小学的基础上,他还主张对学子进行高深的教育,即大学。朱熹认为小学的特点是以事教,即学其事,教之以礼、乐、射、御、书、教及孝、悌、忠、信之事。大学的特点是以理教,晓之以致知格物及教悌之理。重视教学与读书方法,是朱熹教育思想的又一特点。他首先注重学习目

8、的教育,认为一个人要求学,必须先立志,立志不定,如何读书。教师教学要专一,不可间断。教学中他注意穷理与笃行。穷理就是从理论上认真研究学问,在即物以穷其理,理穷而后能尽其知;笃行就是自修身以至处事接物的实践功夫。穷理与笃行并提,就是知行结合。在教学中,他首倡循序渐进与熟读精思。主张教人有序,反复学习和学思相结合。他说:大抵读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继以精思,使其意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耳。朱熹还明确提出教师的任务是指引学生读书。他强调为学要靠主观努力。教师只做得个引路的人。指引者,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