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的建议

关于我市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的建议

ID:9127521

大小:71.6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4-18

关于我市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的建议_第1页
关于我市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的建议_第2页
关于我市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的建议_第3页
关于我市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的建议_第4页
关于我市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的建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我市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的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我市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的建议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现代化新郊区的精神,市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围绕相关专题,组织了160余位政协委员展开广泛调查研究,分赴郊区各区县进行了30余次实地调研,召开了50余次由各界人士参加的专题座谈会和研讨会,集思广益,初步摸清了情况,理清了思路在实现“四个率先”和建设“四个中心”的大背景下**有可能也有能力在全国率先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但新农村建设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跨越城乡鸿沟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更不容忽视。当前,要抓紧把中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

2、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精神“**化”,把市委“规划布局合理、经济实力增强、人居环境良好、人文素质提高、民主法制加强”的30字要求体化”。总体上说,郊区新农村建设要形成布局科学、功能互补、特色鲜明、依托发展的城镇体系;形成定位清晰、结构合理、环境友好、集群发展的产业基地;形成设施完善、和谐平安、乡风文明、优美整洁的人居环境;形成海派风范、现代气息、理念创新、健康向上的人文素质形成组织健全、公正透明、法制完善、管理民主的管理构架。在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上,应以统筹规划为先导分层推进为宗旨,农民意愿为准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关于我市新

3、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的建议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现代化新郊区的精神,市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围绕相关专题,组织了160余位政协委员展开广泛调查研究,分赴郊区各区县进行了30余次实地调研,召开了50余次由各界人士参加的专题座谈会和研讨会,集思广益,初步摸清了情况,理清了思路在实现“四个率先”和建设“四个中心”的大背景下**有可能也有能力在全国率先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但新农村建设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跨越城乡鸿沟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更不容忽视。当前,要抓紧把中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

4、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精神“**化”,把市委“规划布局合理、经济实力增强、人居环境良好、人文素质提高、民主法制加强”的30字要求体化”。总体上说,郊区新农村建设要形成布局科学、功能互补、特色鲜明、依托发展的城镇体系;形成定位清晰、结构合理、环境友好、集群发展的产业基地;形成设施完善、和谐平安、乡风文明、优美整洁的人居环境;形成海派风范、现代气息、理念创新、健康向上的人文素质形成组织健全、公正透明、法制完善、管理民主的管理构架。在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上,应以统筹规划为先导分层推进为宗旨,农民意愿为准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产业发展为主线,城镇

5、建设为依托;以以城带乡为重点以工促农为抓手,公共服务为载体;以社会发展为支撑保障体系为基础,民主管理为保障;以农民増收为目标农民素质为标志,人居环境为体现。在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上要充分体现出:农民主体,引导扶持;量力而行,实效为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层次清晰,重点突破;民主商议,彰显特色。目前,本市新农村建设已经开局,当务之急是要抓紧制定中长期的统筹规划,明晰发展次序,确定发展重点,落实发展抓手,理顺发展机制,并同郊区历年来“三个集中”的推进工作,以及“1966”城镇体系规划、“一城九镇”和“宅基地置换”试点、“多予、少取、放活”等政策落

6、实进行有机衔接。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突破,取得明显进展。其中,构建现代农业经营制度关系着农业的效益与效率,村级经济强弱影响着农村社会的微观组织基础,农村教育决定着农业、农村、农民的未来,农村医疗卫生水平体现着农民的切身利益保障,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标志着农村的文明程度。因此,各委员会着重围绕这五个方面,提出如下主要观点与政策建议,供决策参考。一、本市农业经营制度,村级经济,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的基本现状在农业经营制度方一是新兴农业产业组织发展较快,但超小规模分散家庭经营仍是主体。二是农民专业合

7、作社发展环境不够健全,政策覆盖面过窄。三是对国有农场支持力度不足,提升经营层次困难重重。四是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缺乏吸引力,政府扶持政策尚未到位。五是农业金融功能日趋退化,农业市场主体普遍遭遇融资困难六是土地规模经营初显成效,但推进难度不小,甚至出现一些反复。在村级经济发展方面。一是村级经济发生了四个深刻变化。在发展方式上,行政区划调整使经济薄弱村数量有所减少,所有制结构开始多元并举,三次产业并存格局初步形成;在收入结构上,大部分村级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靠财政转移支付、各种补助收入及其他不稳定收入;在发展水平上,失衡矛盾十分突出,可支配收入低于

8、平均线以下的占75%,经济薄弱村占20%;在社会功能上,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乡镇社会公益事业不断向村级延伸,不少薄弱村收支倒挂,运转艰难。二是村级经济发展受到制约。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