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突涌水风险控制措施

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突涌水风险控制措施

ID:9144638

大小:4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4-19

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突涌水风险控制措施_第1页
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突涌水风险控制措施_第2页
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突涌水风险控制措施_第3页
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突涌水风险控制措施_第4页
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突涌水风险控制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突涌水风险控制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突涌水风险控制措施摘要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是继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之后的第二条在建的海底隧道。海底隧道一旦发生大的突涌水,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把发生突涌水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加强探孔、加强监控量测、优化施工方法都是预防突涌水的有效措施。一旦发生突涌水,要有序快速的展开救援并采取措施进行掌子面的相关处理。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己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关键词海底隧道;突涌水;风险中图分类号U

2、4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1)46-0161-020引言从20世纪开始,H本、挪威、丹麦等国家修建了许多跨越海峡的海底隧道。海底断层、风化槽、裂隙等地质构造可能与海水联通,隧道一旦开挖使其形成通道,海水就成为突水的水源,容易引发突涌水事故。假若海底隧道发生突水施工,其施救环境和施救难度大,一旦发生,可能就是灾难性的后果。在海底隧道的施工工程中,对突水风险的预测以及防治显得尤为重要。预防突水,规避风险,安全施工,使得隧道早日贯通,早日服务于青岛人民。1工程概况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工程是连接青岛主城与辅城的重要通道,是中国大陆在建的第二条海底隧道。隧道全长7800m,

3、青岛接线隧道长1630m,胶州湾隧道长6170m,其中海域段长3950m。胶州湾海底隧道所处胶州湾湾口最大水深42m,据地质报告提供,海底大部分无覆盖层,地形起伏较大,隧址无大断裂构造,以压扭性为主,其宽度在数米到数十米不等,部分断裂具有张性,断层两侧有数米宽的影响带。胶州湾海底隧道采用钻爆法进行施工。2胶州湾海底隧道突涌水分析隧道突涌水是巾于隧道的掘进破坏了含水层结构,使水动力条件和围岩力学平衡状态发生急剧改变,以致地下水体所储存的能量以流体(有时有固体物质伴随)高速运移形式瞬问释放而产生的一种动力破坏现象。对于穿越风化深槽和破碎带等不良地质地段的海底隧道而,其上是高水压和无限的海水。

4、隧道在海域穿越软弱破碎带、断层/断裂带地段、富水层等不良地质时,巾于地下水具有一定的承压性,开挖扰动后,极易发生突水、涌泥的现象,威胁施工的安全。突水涌泥事故的发生是由爆破震动、揭露地质构造、开挖方法不当、初期支护不及时等造成的。由于水压力较高,水源补给无限,且施工中不具有自然坡排水的条件,一旦发生大的突水、涌泥,就可能引起严重的胶州湾海底隧道通过区的构造主要是高角度的断层,断层内多为压碎石、角砾碎石,是地下水径流的通道。此外,断层附近因岩体破碎,风化也相对严重,部分地段弱风化岩层底面在海底20m以下,己进入隧道内部,岩体自稳能力差,极易产生大景突水涌泥。3海底隧道突涌水预防措施3.1超

5、前探孔海域段施工超前探孔是唯一的最直观的了解前方围岩和地下水情况的钻探手段,应充分利用其得到有效信息。在海域段全程设置系统超前探孔,不良地质地段探孔数目相应增多,以便准确探明地下水景、范围和围岩情况。钻孔应有一定的深度。钻机过程中应记录钻孔的吋间、速度、压力、卡钻、跳钻和岩性、地下水情况,判断前方围岩的地质情况。同时根据物探预报成果并结合地质详勘资料和掌子面附近的地质情况综合分析,在断层破碎带等需要围岩性质条件更多信息地段设置地质取芯钻孔。海域地段主线隧道和服务隧道开挖前必须施作超前探孔,一般地段至少钻3个孔,分别在左拱肩、拱顶及右拱肩上处,特殊地段依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加密。探孔直径巾90

6、,孔深约30m,两循环搭接长度不小于8m,服务隧道不小于6m。III标及IV标均采用Atlas353E施作超前探孔,探孔一般在30nT40ni之间,钻杆直径89mm,两循环搭接不小于8m。部分地段采用地质钻机取芯。除了系统探孔,还应该在每炮之前利用炮眼作为短探孔,探孔长短结合,确保安全。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对前方的围岩情况进行判断,从而决定后续的施工方案。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是三孔隧道,中间服务隧道超前开挖,也起到判明地质情况的作用。3.2超前地质预报在隧道施工中,为了进一步查明前期没存探明的、隐伏的重大地质问题,降低隧道施工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率,提供隧道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的基础资料等0的

7、,采用了超前地质预报的手段,进而指导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超前地质预报由有经验的工程师进行。主要方式有地质素描法、TSP、地质雷达及红外探水等。其中TSP作为主要的超前地质预报方式。胶州湾海底隧道由山东大学超前地质预报课题组采用TSP203plus进行超前地质预报,预报结果和开挖揭示情况不断对比修正,提高了超前地质预报的准确率。另外多种手段综合运用,也降低了海底隧道的施工风险。3.3超前预注浆隧道结构防水等级为一级,遵循“以堵为主,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