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学论文-轨道交通枢纽地下公共换乘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研究—以西直门轨道交通枢纽为例

城市交通学论文-轨道交通枢纽地下公共换乘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研究—以西直门轨道交通枢纽为例

ID:9168885

大小:3.39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4-20

城市交通学论文-轨道交通枢纽地下公共换乘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研究—以西直门轨道交通枢纽为例_第1页
城市交通学论文-轨道交通枢纽地下公共换乘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研究—以西直门轨道交通枢纽为例_第2页
城市交通学论文-轨道交通枢纽地下公共换乘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研究—以西直门轨道交通枢纽为例_第3页
城市交通学论文-轨道交通枢纽地下公共换乘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研究—以西直门轨道交通枢纽为例_第4页
城市交通学论文-轨道交通枢纽地下公共换乘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研究—以西直门轨道交通枢纽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交通学论文-轨道交通枢纽地下公共换乘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研究—以西直门轨道交通枢纽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轨道交通枢纽地下公共换乘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研究——以西直门轨道交通枢纽为例摘要:轨道交通以其快捷,高效的特点,日渐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公共换乘空间是联系轨道交通与轨道交通,轨道交通与城市功能的重要空间。轨道交通枢纽的公共换乘空间内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是提升换乘空间质量,提高换乘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使用问卷调查与定点人流统计的方法,对西直门轨道交通枢纽地下公共换乘空间的空间功能,交通流线,公共服务设施布置等方面调研,根据调研成果,分析其公共换乘空间内不同使用人群对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需求,提出合理建议,为今后轨道

2、交通枢纽地下换乘空间中公共服务设施设计提供有益指导与借鉴。关键字:轨道交通枢纽地下换乘空间公共服务设施一、引言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大容量快捷交通方式,具有运送乘客能力大,可靠性强,速度快,准点舒适,节省能源等特点,搭乘轨道交通已成人们最近几年普遍采用的出行方式。我国各大中心城市都进入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并且已经形成初具规模的轨道交通网络。城际轨道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的接驳,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和运输旅客,使城市对外交通与对内交通完美结合。轨道交通枢纽换乘空间作为铁路客流与地铁客流的集散中心,其空间布局的优劣,公共服务设

3、施布局的合理与否,左右着这一地区乃至整个枢纽区域的发展活力与潜力。北京西直门交通枢纽是北京二环内西北方向的门户,是内城与外城的重要交通节点。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西直门交通枢纽已形成集地铁(2号线和4号线)、轻轨(13号线)、国铁(北京北站)和地面公交多种交通体系和综合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交通枢纽。这里每天聚集着大量的人流和车流,承担着巨大的交通压力。西直门轨道交通站点核心圈用地主要以西直门交通枢纽、北京北站和西直门立交桥为代表的交通用地为主;沿轨道站点半径200-300m向外范围主要以商务办公为主,配套商业不够十分完善;

4、而在300-500m范围内则主要分布居住用地,多为6层为主的多层住宅,开发强度有限。位于地下一层的换乘广场具有多样混合的空间功能并且不同交通方式在这里复杂转换。本文将此轨道交通枢纽地下换乘空间作为研究案例,通过问卷调研与人流观测进行调研,并对调研成果就空间布局,人流流向,公共设施布局等方面其地下进行分析,发现其设计和使用中的不足,并针对其问题提出一些优化建议。图1轨道交通枢纽西直门站点地下换乘广场区位图图2轨道交通枢纽西直门站点地区范围图3轨道交通西直门站点地区周边功能分区图二、轨道交通枢纽西直门站点地下换乘空间1、地下空间

5、功能分析近年,随着枢纽地下公共服务类设施的建设力度增大,服务类型也在不断丰富,为客流提供了购物、就餐和休闲娱乐综合的服务。它是地铁综合体所产生的一种市场化的调节方式,有利于提高枢纽地下空间综合服务水平。一般地下公共服务空间可以分为营业部分、交通部分、辅助部分,它们之间关系如图4所示图4图5调研空间功能分析图西直门地下换乘空间与地铁站、北京北站以及地下商业空间形成了以西直门换乘枢纽为核心的功能结构相互紧密联系的地下综合体,与地上办公和商业功互补协调,实现了综合开发利用。地下换乘广场以交通功能为主,是进入地铁2号、4号、城铁13

6、号线站内的站前广场,也是客流在地铁、铁路之间换乘的换乘大厅,同时也是辅助北站客流候车的候车厅。地下换乘大厅在解决交通功能的同时,还开发了一些商业功能。(如图)通过实地考察,发现该地区的商业主要以为客流快捷使用的形式出现,主要有便利店、快餐店等,同时也存在一些为候车客流使用的咖啡店、茶饮店、美容美发店等。各个商铺均分布在广场四周且较分散,未能形成较好的商业氛围。在整个换乘大厅内供客流短暂休息的休憩设施较少也过于集中。卫生间等设施集中在广场一角,使用人群需横跨广场,即影响交通也不便于人们使用(如图)。图62、空间形态布局分析整个

7、西直门地下枢纽水平形态布局呈点状发散式(如图7),都以地下换乘广场为核心,将地铁站、北站售票大厅、商业超市区联系为一体,各空间相互独立且联系简单。各空间也通过地下换乘广场与地上空间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了空间立体化和土地多功能复合利用,改善了换乘条件,节省了建设用地。图7地下换乘广场由露天下沉广场和换乘广场两部分组成,西侧直接通往北站售票大厅以及火车出站口,东侧连接地铁站进出站口,南侧则布置两个地铁出站口,商业超市空间也直接与其相连,每天客流人流量巨大。从竖向形态来看,西直门枢纽的各功能空间分层明确,主要分为地面层、地下一层、二

8、层、三层。地面层主要由地铁和城铁各站厅出入口、北京北站站台层和站前广场组成;地下一层主要有地下换乘广场、北站候车厅、商业超市区域;地下二三层则主要为地铁站台层及地下停车库等,各部分则主要通过地下换乘广场、地下通道来连接。3、交通组织分析地下换乘空间是西直门各类型交通换乘的核心空间,地铁、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