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复习提纲(初)

第三章复习提纲(初)

ID:9178297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20

第三章复习提纲(初)_第1页
第三章复习提纲(初)_第2页
第三章复习提纲(初)_第3页
第三章复习提纲(初)_第4页
第三章复习提纲(初)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三章复习提纲(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七年级第三章复习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提纲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的球体。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千米。3.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答: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地球表面是个曲面,所以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4.哪些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答:(1)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先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

2、个球体。(2)20世纪,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3)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再看到。这说明海面是曲面。(4)站得越高看得越远。(5)月食月面缺损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5.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别,6.共同组成了岩石圈。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一.地球仪:地球仪是的模型。1.纬线和纬度:(1)纬线: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与它平行的线叫做。(2)纬度: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做,用“”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用“”作代号。例如90°S

3、。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0°—30°30°—60°60°—90°(3)北纬、南纬各有90°。2.经线和经度(1)经线:地球仪上连接_的线叫做经线,也称__。0经线长度,形状为。(2)经度:零度经线也叫。(3)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用“”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用“”作代号,例如180°W。(4)东西经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3.东西半球的划分(1)习惯上以和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成东西半球。(2)西半球(向西走):东半球(向东走):(4)注意:东半球不全是东经度;西半球不

4、全是西经度。4.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赤道以南为。5七年级第三章复习经线的特点几条重要的经线纬线的特点几条重要的纬线1)经线指示;2)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3)两条正相对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为两半球。1)0o经线(本初子午线),它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2)_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1)纬线指示;2)每条纬线都自成圆圈;3)是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越来越小,到了两极就缩小成一点。1)0o纬线(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5.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北极上空看为旋转,从南极上

5、空看为旋转二.地图地图的三要素:1.比例尺:表示在地图上的。即:。2.比例尺: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②大比例尺:____1:,即_____________。表示的范围_______,描述的内容也比较_________,精确度越高。。小比例尺:_______1:,即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千米。表示的范围____,描述的内容也比较____,精确度越低。中间的称为中比例尺。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地图,中国政区图。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2.方向:常用

6、的方向有。(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3)在没有任何标记的图上判读:(4)常用的8个方向:。3.图例和注记图上常用的图例有:公路、铁路、学校、河流、码头、国界等等。第三节组成地壳的岩石5七年级第三章复习岩石按照成因可以分为1.岩石的成因及常见岩石岩石种类形成原因特征常见类型岩浆岩喷出岩岩浆冷却凝固而成明显、或结构侵入岩岩浆冷却凝固而成沉积岩地表碎屑物一层层而成有特征或。变质岩地壳运动产生的条件下原来岩石的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片状的结构4.常见的变质岩大理岩是由_变质而

7、来的。2.岩石的应用:建筑材料,工艺品材料等;岩石在形成过程中科院形成各种矿产资源。第四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1.地壳变动的信息: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说明发生了海陆变迁)、火山和地震。褶皱:地壳受力挤压而发生的弯曲变化。断层:岩层受力断裂,断块位置发生错动。2.火山:(1)火山由组成火山喷发物:(2)火山按活动特点分为:。(3)分布:3.地震:(1)地震成因是:地壳岩石在作用下,发生而引起震动。(2)地震结构包括:。(3)分布:(

8、4)防震自救的措施: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5)表示地震强度的是和,震级越大,震中距越近,破坏性越严重第五节泥石流1.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2.泥石流形成的原因主要有:5七年级第三章复习(1)自然原因:①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②山坡或沟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