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儿童审美感知教育的培养论文18599

浅谈学前儿童审美感知教育的培养论文18599

ID:9196595

大小:14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21

浅谈学前儿童审美感知教育的培养论文18599_第1页
浅谈学前儿童审美感知教育的培养论文18599_第2页
浅谈学前儿童审美感知教育的培养论文18599_第3页
浅谈学前儿童审美感知教育的培养论文18599_第4页
浅谈学前儿童审美感知教育的培养论文18599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学前儿童审美感知教育的培养论文18599》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学前儿童审美感知教育的培养[内容摘要]:学前儿童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是进行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活动的必要条件,是培养丰富的审美想象力、透彻的审美理解力和活跃的审美创造力的基础,是积累丰富的内在情感的重要手段。可以说,培养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是对学前儿童进行审美教育的关键所在。传统的幼儿艺术教育的重心放在艺术创作的环节上,而忽视了审美感知能力、审美想象力和审美理解力的培养。正如阿恩海姆所说的那样,现在“我们忽视了通过感觉到的经验去了解事物的天赋”,“从所见的事物外观中发现意义的能力丧失了”,我们“天生具有通过眼睛来理解艺术的能力也沉睡了”。[关键

2、词]:审美感知培养美感引论儿童审美教育是给孩子热爱“美”的智慧,知“美”童年是艺术人生的起点。儿童的审美心理结构主要包括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力、透彻的理解力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审美感知能力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是审美心理结构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果能关注和帮助孩子发展感官审美能力,从而培养孩子具有对美和艺术敏锐的感知力,那么就一定能让孩子具有更好的情操、理想和志趣,必将拥有更加和谐完善的人生。许多艺术家、设计大师、音乐家都认为人的审美能力及创意能力的根源在于敏锐的五感以及卓越的感知上。当我们面对外界的世界想到“如果

3、改变一下这里,效果会怎么样、会不会比较好?”要产生这种的创意,就必须先感受到对颜色、形状、声音、素材的微妙差异。日本艺术教育专家山本美芽在她著名著作《美感是最好的家教》中指塑造五感基础的最好年龄只到十岁为止,我们必须在这个年龄前就培养好孩子的感知习惯,具备了这个基础后,到了下一个阶段开始,他就能够自己延伸发展并提升他的感知①。然后到青年时,他们旺盛的吸收能力将是一般的成人所无法比拟的。如何能让孩子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聆听美的耳朵、感知美的心灵,怎样让孩子能自觉而敏锐地捕捉和感知这个世界的美,其实,生活中、社会中、大自然中处处都有让孩子欣赏美的

4、内容,问题是父母们如何挖掘、引导,让孩子用眼、耳、鼻、舌、身、心去感知美的存在,从而激发孩子美的创造力。人的发展与金字塔一样,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都是很早出现感官,学前儿童一切探索的行为都需要这些感官。如果基础打不好,就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学习。如果在家庭中能够根据幼儿感官的特性,在实践中运用科学的方法为幼儿开辟感官综合训练和运用的渠道,全面培养幼儿感官的审美能力,必将为学齡前儿童审美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著名美学家滕守尧先生认为,培养审美感知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积极引导儿童去亲身体验和感受现实世界和艺术作品,使自己的感知活动逐渐

5、适应对世界中对称、均衡、节奏、有机统一等美的活动模式,最后形成一种对这样一些模式的敏锐选择能力和同情能力。因此,根据孩子的感知器官特点,积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领会和体验生命运动的特有模式,逐渐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感性认识,倾向或习惯,是培养孩子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审美教育本质之所在②。正如阿恩海姆所说的那样,现在“我们忽视了通过感觉到的经验去了解事物的天赋”,“从所见的事物外观中发现意义的能力丧失了”③,我们“天生具有通过眼睛来理解艺术的能力也沉睡了”④。一培养幼儿敏锐的审美感知力(一)色彩感体验培养审美感人的审美感官,主要是视觉、听

6、觉、嗅觉,通过视觉可以看到各种色彩、各种美的事物,学前儿童好奇心强,喜欢艳丽的色彩,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色彩感知能力,可以帮助学前儿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欣赏水平,引起学前儿童愉快的体验,获得美的享受,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审美素质。通过组织学前儿童欣赏大自然的美、社会生活的美以及各种绘画艺术的美,寻找色彩、感受色彩。1、培养感受大自然色彩之美。大自然以其绮丽的风光、绚丽的色彩和蓬勃的生机而四季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美丽景色,春天绿草红花、夏天碧海黄沙、秋天红中飘飘、冬天白雪皑皑。引导幼儿观察各季节的色调倾向,让幼儿感受到利用色彩能够实出四季的特征。置身于

7、美好的教育环境中,从而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的色彩感,这对于幼儿审美感知能力的培育是极为有益的。而且自然美主要是侧重于形式方面,总是在色彩、音响、材质和线条方面给人的眼和耳等感官以愉悦,并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人的感性趣味。“经过对大自然中无数崇高、细腻、变化的运动模式和秩序的陶冶和熏陶,通过外物与内心之间的无数次相互作用,种种生命的运动模式与种种复杂的人类内在情感体验之间的一一对应便会在感知中变得稳定、持久和巩固”⑤。2、培养欣赏中外绘画艺术、建筑物、民间艺术等作品感受色彩搭配和谐美。水墨画强调笔墨的趣味、浓淡相携、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如吴

8、作人的《小金鱼》、韩美林的《熊猫图》、齐白石的《虾》等;建筑作品中如敦煌的壁画,色彩灿烂而沉着协调,具有非凡的气魄;民间艺术中如农民画家的作品、京剧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