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 热工综合实验-实验指导书

201204 热工综合实验-实验指导书

ID:9210662

大小:419.14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04-22

201204 热工综合实验-实验指导书_第1页
201204 热工综合实验-实验指导书_第2页
201204 热工综合实验-实验指导书_第3页
201204 热工综合实验-实验指导书_第4页
201204 热工综合实验-实验指导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04 热工综合实验-实验指导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热工综合实验指导书》何涛编刘建华审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目录实验一、气体定压比热的测定…………………………………………………………….…………2实验二、稳态平板法测定绝热材料导热系数.………………………………………………………7实验三、强迫对流单管管外放热系数测定.………………………………………………………11实验四、大容器沸腾换热系数测定.…………………………………………………………………18实验五、换热器综合实验.……………………………………………………………………………211实验一气体定压比热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熟悉测定气体比热过程中测温、测压、测热量、测流量的方法。2.了解气体比热测

2、定装置的基本原理和构思。3.分析实验系统中产生误差的原因及减少误差的可能途径。从而增加热物性实验研究方面的感性认识,促进理论联系实际,以利于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综合运用湿空气、定压比热等方面的知识,验证空气的定压比热在0—300℃温度条件下与温度近似呈线性关系,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二、实验设备风机、LML—1型湿式气体流量计、秒表、比热仪本体、功率调节器、功率表、干湿球温度计、U型玻璃管压力计、水银气压计、玻璃管水银温度计、电源。整套装置由风机、流量计、比热仪本体、电功率调节器及测量系统组成。如图一示,为一开口系统。比热仪本体如图二所示。空气由风机经流量计送入比热仪本体,经过加热、

3、均流、混流、测温后流出。出口温度由输入电加热器的电压调节。本装置可以测300℃以下气体的定压比热。2三、参数测量1.用胶管将比热仪本体与流量计、节流阀、风机连通。2.连接功率表和调压器。3.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插入混流网的凹槽中。4.接通电源,开动风机,调节流量达最大值。35.在加热器没工作的情况下,调节节流阀使流量保持每10升气体通过流量计所需时间在55~60秒之间。6.启动电热器开始工作,缓慢提高电压,使出口温度上升。7.待系统工况稳定后(出口温度在10分钟之内无变化或有微小起伏,即可视为稳定)测量下列数据:每10升气体通过流量计所需时间(秒);比热仪进口温度和出口温度;当场大气压;流量计出口

4、处的气体表压;电热器的加热功率;8.提高电热器功率,使出口温度上升,系统达到新的平衡后,重复步骤7的工作。调节功率时,每次提高电热器功率2W,一般需25分钟左右可平衡。9.将每次的测量参数添入表一中。表一实验数据记录表当场大气压B=mmHg流量计出口气体表压力△h=mmHO21234567τ(秒)Q(W)t2()℃t1()℃to()℃tw()℃四、数值计算和公式整理1.根据空气的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从湿空气的含湿图查出含湿量d(g/kg·干空气),由下式计算出水蒸气的容积成分:d/622r=(1)w1+d/6222.干空气流量4.••PgV(2)Gg=RgT0

5、.32×w13.61000τ=[kg/s]287.1(t+273.15)0−34.644×10(1−r)(B+

6、Gg(t2−t1)6.比热随温度的变化关系设在0—300℃之间,空气的定压比热与温度之间近似有线性关系,则从t到t的平均定压12比热为t2∫(a+bt)dtC∣t2=t1(6)pmt1t−t21t+t12=a+b25t1+t2t2因此,若以为横坐标,C∣为纵坐标,则可根据不同温度范围内的比热确定截pmt12距a和斜率b,从而得出比热随温度变化的计算式。五、实验注意事项1.无气流通过时,切勿使电热器投入工作,以免引起局部过热而损坏比热仪本体。2.气体出口温度不得超过300℃3.加热和冷却要缓慢进行,防止温度计和比热仪本体因温度骤升骤降而损坏。4.停止测试时,要先切断电热器电源,让风机继续运转十五

7、分钟左右,温度较低时可适当缩短时间。待比热仪本体内温度降到40℃以下时,关掉风机。5.注意用电安全。6实验二稳态平板法测定绝热材料导热系数一.实验目的1.巩固和深化稳定导热过程的基本理论,学习用平板法测定绝热材料导热系数的实验方法和技能。2.测定试验材料的导热系数。3.确定试验材料导热系数与温度的关系。二.实验原理导热系数是表征材料导热能力的物理量。对于不同的材料,导热系数是不同的;对同一材料,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