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图(tree diagram)

树图(tree diagram)

ID:9221340

大小:349.25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4-23

树图(tree diagram)_第1页
树图(tree diagram)_第2页
树图(tree diagram)_第3页
树图(tree diagram)_第4页
树图(tree diagram)_第5页
资源描述:

《树图(tree diagram)》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树图(treediagram)又名:系统图(systematicdiagram),树型分析(treeanalysis),分析树(analyticaltree),层次图(hierarchydiagram)概述树图是从一个项目出发,展开两个或两个以上分支,然后从每一个分支再继续展开,依此类推。它拥有树干和多个分支,所以很像一棵树。树图通常是用来将主要的类别逐渐分解成许多越来越详细的层。绘制树图有助于思维从一般到具体的逐步转化。树图是研究多元目标问题的一般工具。适用场合·当主题已知并且泛泛地给出,而需要将其转化为具体细节时

2、;·当寻求达成一个目标的合理步骤时;·当策划实行一个方案或其他计划的具体行动时;·当对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时;·当探究问题的根本原因时;·当评估解决问题的几个可能方案时;·当亲和图或关联图不能揭示关键问题时;·当作为向其他人说明具体细节的交流工具时。树图是一种常用的工具类型,它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表5.19列出了一些树图演变方法的名称以及用途。表5.19树图演变法名称应用分解树在人口调查中,将人口样本分解为人口统计信息关键质量特性树将顾客的需求转化为产品的可测量参数和过程特性决策树或逻辑图绘制出思维过程以便于决策树干图在产

3、品的设计和开发阶段,用于识别产品的特性故障树分析识别故障的潜在原因装配(gozmto图)在制造过程中,描绘产品零部件的装配方法-方法图解决问题工作或任务分析识别一项工作或任务的要求组织图识别管理和汇报间的关联水平过程决策程序图确定潜在的问题和复杂计划中的对策需求测量树确定顾客、需求以及对测量产品或服务的测量原因一原因图或fivewhys识别问题的根本原因生产分类结构(WBS)识别项目的所有方面,分解成具体工作包水平E旄步骤1给出项目的目标、方案、计划、因难或所研究的内容。将其写在作业纸的顶部垂直树)或最左端(水平树)。

4、2通过提问向下一层次展开,针对不同的任务类型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例如:·对于一个目标、一个行动方案或一项任务分解工作:“要达成目标需要完成哪些任务?”或“如何达成目标?”·对根本原因的分析:“是由什么引起的?”或“为什么会发生?”·对装配图(gozinto图):“组成成分是什么?”用头脑风暴法产生所有可能的答案。或者可由之前做过的亲和图或关联图得出。将所有想法在第一个任务下面列成一行(垂直树)或右侧(水平树),用箭头表示出不同尺寸之间的关系。3进行“必要性”和“充分性”检验。该层次中全部项目对于上一层项目都是必要的吗?如

5、果这层的项目都达成了,对于上一层次项目的支持充足吗?4将产生的新想法作为下一层的新主题:目标或问题陈述。通过重新提问展开所有新主题,以得到下一层的具体内容,用箭头表示它们与上一层项目的关系,并进行“必要性”和“充分性”检验。5继续将新的想法作为主题来陈述并提出相关问题,一直到得到基本元素:可以被执行、不可再分的具体行动方案或根本原因。6对整张图进行“必要性”和“充分性”检验。这些项目对目标任务都是必要的吗?如果所有这些项目都达成或实现了,对于目标任务的支持充足吗?示倒2001年马尔科姆·鲍德里奇奖的获得者——珀尔河校区

6、,运用树图来演示他们是如何将地区目标转化成子目标和独立的工作的。他们把这种关联法称为“黄金思路”。该学区有三个基本目标。第一,提高学术水平,其中一部分已在图表5.183中给出。学区领导者拟定了两个战略性目标,一旦完成便可以提高学区的学术水平。它们分别是学术成果和学院的认知度。最终指标是长期的并以结果为导向的。学术成果的最终指标是区考通过率:通过八级区考考试而获得州学位证书的学生比率。引导指标是短期的并以过程为导向的。从2000年开始区考通过率的引导指标是在新的国家四、八级测试中的成绩。最后,通过因果分析确定提高学术水平的

7、年度计划。在2000-2001年度,为了提高学术水平需要完成四项工作。因此,这张树图是一系列连锁的任务和指标,先后通过高校的考试通过率和在较低等级考试中的成绩,探寻影响学术水平的根本原因,最后需要实施的具体改进任务。可以参阅第4章珀尔河校区的例子了解更多关于改进过程的信息。注意事项·制作树图时,需要用到一张大纸(新闻纸或挂纸)和陈列想法用的卡片或商务贴,以及记号笔。·运用树图时,要切忌做得过细或过快。在第一层次只对目标进行陈述.而且目标应该具有广泛的一般性。下一层次可以开始将一般转化为具体,得到更详细的内容。跟随树图的

8、结构一步一步地将主题细化。·分支的长度可以不同。将一个元素细化需要的层数可能比另一个多。·通过提问考察每一个意见的相关性——“它真的对最初的目标、过程或问题有影响吗?”如果没有,这项就不应该属于该图。·最好在完成一个分支后再开始分析其他的枝干。·下一层意见可能与上一层多个项目有关。·有时还会将每层的方框编号,类似多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