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御注道德真经看朱元璋的治国之道

从御注道德真经看朱元璋的治国之道

ID:9227186

大小:246.9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23

从御注道德真经看朱元璋的治国之道_第1页
从御注道德真经看朱元璋的治国之道_第2页
从御注道德真经看朱元璋的治国之道_第3页
从御注道德真经看朱元璋的治国之道_第4页
从御注道德真经看朱元璋的治国之道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御注道德真经看朱元璋的治国之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研究生论坛从御注道德真经看朱元璋的治国之道覃孟念提要:朱元璋极力推崇道德经!在治国中的作用,认为它是∀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在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中,朱元璋把老子之学与现实的治国之道联系在一起,以∀无为而治#为核心,以安民为本为基础,以少私寡欲为品德要求,以宽政简刑为理想方略,精心构建了一套精微高远的治国之道。覃孟念,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题词:道德经朱元璋治国之道在中国古代,政治首先体现为治国方略的探究。国原则。从汉、唐到宋、明,大凡政

2、治清明、国力鼎盛、家通常理解为政治实体或政治共同体,是人类社会发展人民安乐的时代,统治者都充分地运用和发挥了道教无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国家管理方面,道教有许多深刻为而治的治国原则。∀特别是在大乱之中登上政治宝座的思考。道教经典道德经!的治世功能得到了不少帝的几位开国皇帝,他们在整饬百废待兴的王朝统治时,王的充分肯定,认为半部就可以革天下。汉书艺文总是想起和利用)黄老∗的)无为而治∗。这些开国皇志!更是直接道出其治世意义:∀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帝所以重操)黄老∗的)无为∗,并非是为了)政治返官,历

3、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祖∗,而是因为黄老)无为而治∗中所内含的节俭无欲、∃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除烦去苛、刑德相养等,能为封建国家机器的运转提供明太祖朱元璋即位之后,就开始了其治国之道的寻一种有效的润滑剂,能为统治者缓和各种社会矛盾、安找与探索。他说:∀罔知前代哲王之道,宵昼遑遑,虑定民心和粉饰朝政提供一种权宜之计。#+夺取天下后,穹苍之切。鉴于是,问道诸人,人皆我见,未达先贤。明太祖朱元璋勤于学习和总结历代的统治经验,对道教一日,试览群书,检间有道德经!

4、一册,因便但观,的治国之道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无为而治的治国核心原见数章中尽皆明理,其文浅而意奥,莫知可通。罢观之则始终贯彻在他的治国实践之中。后旬日,又获他卷,注论不同。再寻较之,所注者人各道,是道教徒的最高信仰、道教哲学的最高范畴。异见,因有如是。朕悉视之,用神盘桓其书久之,以一老子的道德经!首开道家思想的先河,把天地万物的己之见,似乎颇识,意欲试注,以遗方来。恐今后人起源变化、国家的兴衰治乱、人事的吉凶祸福寿夭等,笑,于是弗果。#%最终于洪武七年冬十二月著成大明统统说成是有一个统一的内在的至

5、高无上的∀道#在起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一书。作用。当代著名道教学者陈撄宁认为:∀第一部讲)道∗朱元璋极力推崇道德经!在治国中的作用,认为的书即老子道德经!,后来道家和道教中许多名人著&它是:∀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而自作都根据老子这部书而加以充分的发挥,或给予象征性己注释道德经!的目的在于:∀悉朕之丹衷,尽其智的演化。假使当初没有道德经!,后人也就不可能无虑,意利后人。#∋也就是要用道德经!作为明代统治原由的凭空创造出一个道教。这个教,,如果脱去它的者的上师,并用其智慧来指导

6、明代统治者管理国家,使外衣,观察它的本质,尽管派别分歧,茫无系统,其间明代的统治能够传诸万世。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仍然有它自己独立的精神一贯到底,二千五百年来未尝真经!一共六十七章。在御注道德真经中,朱元璋把老断绝。由此可见老子哲学思想之伟大。#−道教所言常道,子之学与现实的治国之道联系在一起,以∀无为而治#是术法之道、养生之道、人道、治政之道、用兵之道等为核心,以安民为本为基础,以少私寡欲为品德要求,技术之道、具体之道的总根据和基本原则.。治政之道,以宽政简刑为理想方略,精心构建了一套精微高

7、远的治就是以∀道#为最高信仰,循∀道#而行事,尊道贵国之道。德,效法自然之天道,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理想境界。一、无为而治(((治国的核心原则在道德经!中,∀无为#一词一共出现过12次。因任自然、无为而治,是道教政治管理之道的核心关于∀无为#,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消极的无所作为、无从御注道德真经看朱元璋的治国之道165所事事。事实上,道德经!中的∀无为#并不是无所同时,朱元璋主张居安思危、有备而行。在对道作为,而是指顺性而为,不强作妄为。∀所谓)无为∗,德经!第六十三章∀为无为

8、,事无事,味无味#注解时并非无所作为,而是要求统治者应顺应自然,依从事物他说:的内在规律,)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不把自己的为无为,事无事,谓当可为之事,先利时而为主观意志强加于社会生活;体现在君民关系上就是顺应之已尽,免致后多繁,为而不安也。又无事之时,/民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老子的∀无为#是针对世常恐有非理之事及于身,故先若有事而备之,乃得人所理解的∀有为#而提出的,∀世人不知物之自然,安于无事也。凡食物不过食五味,用平常淡薄之以为非为不成,非执不留,故常与祸争胜,与福争赘,味,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