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原料卫生质量监测指标及质量控制

饲料原料卫生质量监测指标及质量控制

ID:9227727

大小:260.6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24

饲料原料卫生质量监测指标及质量控制_第1页
饲料原料卫生质量监测指标及质量控制_第2页
饲料原料卫生质量监测指标及质量控制_第3页
饲料原料卫生质量监测指标及质量控制_第4页
饲料原料卫生质量监测指标及质量控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饲料原料卫生质量监测指标及质量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粮食与饲料工业2007,No.8专论1CEREAL&FEEDINDUSTRY饲料原料卫生质量监测指标及质量控制于炎湖(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摘要:饲料原料按来源性质分为植物性、动物性、矿物质饲料三类,分别对各类原料中主要饲料产品的卫生质量指标及其意义进行了论述,介绍了相应的卫生质量标准(我国有关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综合阐述了饲料原料卫生质量的控制措施。关键词:饲料原料;卫生质量;监测;质量控制;卫生标准中图分类号:S816.1;S81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202(2007)08-0001-051饲

2、料原料卫生质量对保证饲料安全的重要性霉菌毒素调查结果来看,玉米较易遭受黄曲霉毒素B1近年来,由于饲料安全问题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现,如国际上“疯牛病”及“二恶英”事件的发生都是由于饲俗称呕吐毒素)及烟曲霉毒素(FUM)等的污染。近年,南方料被污染而引起。因此,保证饲料质量安全,即从源头上保某些玉米产区,由于玉米生长后期和收获时多为阴雨天气,证动物性食品安全,杜绝不安全因素进入人类的食物链,是使玉米收获水分普遍较高,玉米赤霉烯酮的检出率和含量均饲料行业的重要任务。高,导致不少猪场

3、发生母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因此,霉菌饲料质量安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饲料原料的卫生毒素含量通常也是必检项目。必要时,还应检测霉菌总数,质量是重要的因素之一。饲料原料无论是来源于植物、动物以了解玉米原料可能受到污染及污染的程度。我国国家标或矿物质,它们本身可能天然存在某些有毒有害成分,同时,准有关饲料用玉米中霉菌及霉菌毒素的限量标准见表1。在其生产(生长)、贮存和运输过程中,也可能受到自然界中表1玉米中霉菌与霉菌毒数的限量标准[1~3]化学污染物质及有害生物的污染。此外,还有某些人为的掺卫生指标项目指标杂掺假现象等,从而使饲料原料的卫生质量出现各

4、种问题。霉菌≤40×103个/g产品质量是饲料企业的生命。原料质量是成品质量的黄曲霉毒素B1≤50μg/kg基础。原料质量控制不好,其它质量控制就无从谈起。因玉米赤霉烯酮≤500μg/kg此,作好饲料原料卫生质量的监测与控制是安全饲料生产的赭曲霉毒素A≤100μg/kg第一个控制点,也是整个饲料企业质量管理的关键。玉米加工副产品通常包括玉米蛋白粉、玉米胚粕、玉米酒槽(DDGS)、玉米糠(玉米麸料)等。玉米原料中霉菌毒素2植物性饲料原料卫生质量的监测指标可在其加工副产品中残留,加工副产品中霉菌毒素含量常高[4]饲用植物中可能天然存在某些有毒有害成分

5、,它们大多于原料玉米。据张丞等报道,玉米加工副产品(玉米蛋白数是在植物体内通过次生代谢作用而产生的,称为次生代谢粉、玉米胚粕、DDGS)中的霉菌毒素(DON、FUM、ZEN、AFB1)产物;也有一些是饲用植物从生长环境中吸收和富集而来。的检出率和含量均大大高于玉米,由此表明这些加工副产品此外,饲用植物及植物性饲料原料中可能污染真菌或微生物中的霉菌毒素污染程度远比玉米本身更为严重。因此,加强代谢的产物。因此,这些有毒有害物质会给植物性饲料原料对玉米加工副产品的霉菌毒素含量的监测尤为重要。此外,的卫生质量造成不良的影响。现将几种大宗植物性饲料原玉米加

6、工副产品均为粉状物料,与空气接触面积比整粒籽实料的卫生质量监测指标分别加以论述。增大,容易吸潮,它比整粒的玉米籽实更易霉变,故应注意对2.1玉米及玉米加工副产品其水分含量的监测,其水分允许量标准更应严于玉米的水分玉米是畜禽饲料配方中主要的能量饲料,在饲料配方中允许量标准。我国农业行业标准《饲料用玉米蛋白粉》使用量最大,一般都在50%以上。因此,玉米的卫生质量对(NY/T685—2003)规定,饲料用玉米蛋白粉(不论何种质量饲料产品的卫生质量影响很大。玉米卫生质量的监测指标等级)的水分含量应为小于等于12.0%。主要有:2.2豆粕2.1.1水分豆粕

7、是广泛使用的、优良的植物性蛋白质原料。大豆中水分是玉米质量监测的必检指标。这是因为玉米的用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性红细胞凝集素、抗维生素因量大,如果玉米的水分含量高,会使整个饲料成品的水分含子等多种抗营养物质。它们在豆粕生产过程中可由于加热量升高,同时易于导致饲料霉变、生虫。我国国家标准《玉而失活。但是如果豆粕在生产过程中加热(加热温度与时米》(GB1353—1999)和《饲料用玉米》(GB/T17890—1999)间)不足以及用溶剂浸提法产生的豆粕,就会在豆粕中存在都规定,玉米的水分含量小于等于14.0%。一定量的抗营养物质,其中主要是胰蛋

8、白酶抑制因子(或称2.1.2霉菌与霉菌毒素为胰蛋白酶抑制剂、抗胰蛋白酶,trypsininhibitor缩写[5]玉米较易受霉菌及霉菌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