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信良先生的随笔

林信良先生的随笔

ID:9230583

大小:297.9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4-24

林信良先生的随笔_第1页
林信良先生的随笔_第2页
林信良先生的随笔_第3页
林信良先生的随笔_第4页
林信良先生的随笔_第5页
资源描述:

《林信良先生的随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珍爱朴实,远离虚荣;珍爱思考,远离肤浅;专注品质,不断创新,让精益求精成为习惯所有文章均来自林信良先生的个人博客:http://blog.csdn.net/caterpillar_here配书盘中节选其中十篇文章,更多精彩,敬请访问林信良先生个人博客!随笔精选之一学习岂有无痛之理旧的一代永远会埋怨新的一代在学习上过于燥进,新的一代拥有更多的管道、更多的媒介更多的资源来学习,旧的一代总是责成新的一代不懂得善用这些他们过去所没有的资源,能够怪他们吗?人类的创造活动随着创造工具的越来越方便,创造者的角色已经从一些特定的人转移至每个人的身上,从几个例子中可以看到,

2、出版曾经是一些人的特权,而今日工具的方便与媒介的普及,使得更多的人也能够投入出版的领域,也更能将自身的想法创造为实体的文字,发行至世界的各个角落;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各个领域,绘画的概念从生硬的画笔转为数字的编辑,更多的人得以呈现脑中的形象;数字摄像、摄影的低成本学习,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得以随时捕捉身边的景物。创造工具的易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投入创造,这些人创造出更多的知识,而知识又带领更多的人创造出更易用的工具,结果是使得创造活动以越来越高的倍数成长,从而知识也以爆炸性的速度膨胀。相对于旧的一代而言,生活在新的一代是幸福的,也是不幸的。幸福的是创造是如此

3、的易于实现,而所需的知识与信息更是随手可得,不幸的是,身边的知识与信息过于丰富,学习的速度永远跟不上信息成长的速度。由于身边的信息过于丰富,燥进的心态也就产生,因为身边总是充满着已经获取知识的人,从而使得新的学习者以为学习是容易的,而为了满足这些学习者的燥进欲望,商业的知识供应者总是标榜着速成、无痛、不需成本等标语来推销他们所推荐的学习媒介与管道。虽然学习确实是有不同的管道,但只有适用不适用于个体、学习方向的正确与不正确等议题,但绝对没有速成、无痛、不需成本等标语的存在,学习者往往只看到推荐的标语,从而接受了这样的学习价值观。学习绝对是要付出成本的,这一点

4、并不会因为有了新的工具而改变,学习是一种寻求方向、探索管道、取得媒介与吸收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必须花费时间与心力的,就外在的工具而言,它们确实是节省了时间的花费,然而就内在的心力而言,并没有任何的帮助,新的一代根本搞不清楚这一点,他们所看到的只是标语,甚至连时间都不愿意花费,更别说心力了,旧的一代所责怪的其实正是这点。要知道的是,学习不会是无痛的,多少的心力、多少的时间付出,甚至实质的金钱花费,多少次的失望、无望之后重新面对,学习的喜悦是有的,但绝对是相对的付出代价而换来的。当我们往前仰望大师的遥远背影时,我们总是期望有那么一个快捷方式能够赶上他们,但事

5、实上并不存在这个快捷方式,大师们所花费的时间是我们所尚未付出的、他们所花费的精神是我们尚未投入的、中间所历经的苦恼是我们未曾体会的、而所得到的经验在他们愿意转换为知识之前,更是我们所无法拥有的,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他们的背影所显现出的光辉,却无法看到他们往前看时所面对的迷雾,我们所走的只是他们开拓过的大道,而不是他们正在努力开拓的道路。博文视点,与向上的心合作,共同成长!珍爱朴实,远离虚荣;珍爱思考,远离肤浅;专注品质,不断创新,让精益求精成为习惯随笔精选之二写作的用与趣我个人喜欢写作,每当学习一件新的事物而有所领悟之后,总会尝试着将这些领悟写作出来。尝试写作

6、有许多功用与乐趣,虽然明白有的人一提起笔(就现在而言是一打起字)来,就有如千斤重担,不知下一个字该说什么,然而个人认为这只是一开始而已,在这个计算机信息化与网络化的时代,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不是什么困难之事,平常在讨论区总可以看到一些人发表自己的想法,其实写作就是将这些零碎的想法组织起来再化为文字而已,基于许多的好处与乐趣,我鼓励大家多多写作,将自己的心得加以记录与表达。谈谈个人对于写作所带给我的功用与乐趣:写作可以培养信息收集的能力,每当学习一件新的事物之后,虽然有所得,但要将之表达成文字,总会需要更多的信息,这样才能言之有物,有些人刚开始尝试写作时

7、,往往写几个段落就不知该写些什么,因而觉得写作有所困难,大多是由于信息收集不够;为了该写作的内容丰富,对于写作的主题会需要收集更多的资料,在收集的过程中,也因而对写作的主题认识更多,也更加的深入,也从而能得到更多的信息收集管道。写作对于学习的事物提供实作的机会,无论是理论性的论证与计算,或是技术性的范例应用,在写作的过程中,不免要以实作的方式来论述我们的所得是否正确,在实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发觉自己所忽略掉的细节,而基于实作,我们可以组织我们所习得的知识,交叉应用在实作的过程中,从而对于习得的事物反复应用而加深印象与认知。写作可以测试自己对于所学习事物的了解

8、程度,进而发觉自己在其它的事物上不了解的程度,写作时该秉持着一个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