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书法管窥

雍正皇帝书法管窥

ID:9234623

大小:427.24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4-24

雍正皇帝书法管窥_第1页
雍正皇帝书法管窥_第2页
雍正皇帝书法管窥_第3页
雍正皇帝书法管窥_第4页
雍正皇帝书法管窥_第5页
资源描述:

《雍正皇帝书法管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兩岸故宮第一屆學術研討會:為君難─雍正其人其事及其時代雍正皇帝書法管窺※楊丹霞北京故宮博物院古書畫部研究員雍正作為一代振頹革新的皇帝,以其傑出的膽識和才能吸引了無數歷史學家的目光;由他主導而創立的精美文雅的宮廷藝術風格,亦常被美術史學者津津樂道,但對他個人的藝術創作即其書法,學界卻鮮有提及,偶有論述,多空泛無物或人云亦云,總令人有隔霧看花之歎。對雍正書法的研究之所以難以深入,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帝王書法長期以來不是書法史和清史研究的重點,另一是對雍正書法作品缺乏系統的整理和分析。目前,故宮博物院已對所藏雍正書法作品進行了初步的整理,以此為基礎

2、,結合院藏雍正書法刻帖和其他博物館所藏雍正書法墨跡,以及《祕殿珠林石渠寶笈》等文獻的相關著錄,使我們可以對雍正的書法藝術做一個全面、深入的研究。一、雍正書法作品概況(一)相關文獻的記述由於雍正身分的特殊性,加之其繼位晚、在位短,故其墨跡在民間流傳極罕。因此,爬梳相關文獻記載,是了解雍正書法的一個重要手段。本文查閱和梳理的文字記述主要來源有三,即《祕殿珠林石渠寶笈》、《欽定日下舊聞考》和雍正朝《內務府造辦處各做成活計檔》,下面僅就這三方面的記述作一歸納:1‧《祕殿珠林石渠寶笈》(以下簡稱《石渠》)全部《石渠》初、續、三編中,共著錄雍正書法墨跡49件

3、套,另有墨刻法帖3件套。《石渠》記載的雍正作品多為其繼位後的作品,繼位前的作品僅14件,還不到被《石渠》著錄總數的三分之一,其中流傳於世的有9件。繼位後被著錄的35件作品中,流傳在世的僅11件。這20件傳世墨跡,現分散保存在國內北方地區的數個文博機構內。《石渠》著錄的雍正作品大致包括:抄錄佛道經文和古人經典名篇、臨摹古代書法家名跡和書寫自作詩文等4類。自作詩文,從內容上又可分為:自抒胸臆之作、繼位前※本文為初稿,尚待修正,請勿引用。1雍正皇帝書法管窺為康熙皇帝及皇后賀壽之作、繼位後為內府刻書而做的序文、賞賜臣工的詩文以及用於祭祀的詩文等幾方面。經

4、《石渠》著錄的3件墨刻法帖,即《御書朗吟閣法帖》、《御書四宜堂法帖》和《御書魏徵十思疏墨刻冊》,均為乾隆三年奉旨摹刻傳拓。其中《御書魏徵十思疏墨刻》冊,則既是《四宜堂法帖》第四冊中的一件,也有單獨成冊的作品。總理刻帖的是莊親王允祿、和親王弘晝;負責將雍正繼位前、後的作品依據不同創作時期、書體和內容進行歸類、編次的是張照、勵宗萬以及戴臨;校對者為董邦達。鐫1刻者為匠人宋璋、焦林。這其中,既有親王貴胄,又有擅長書畫創作,精於鉤摹御書23的臣工和刻工。帖後所刻的乾隆御題長跋,為我們大致勾勒出了乾隆初年雍正書法的留存、法帖的整理和摹刻等情形。乾隆雲:……

5、(世宗)居潛邸時常以圖史翰墨自娛,雅好臨池,陶鎔晉唐宋元以來名家墨妙,歷年所積,充牣琅函,迨繼登宸極,日理萬機,手自裁答章奏,訓迪臣民多至數千言,少或一二字,研硃灑翰,運腕若神,累牘連章,未嘗有一懈筆。至於名山祠宇,巨榜豐碑,耆舊臣僚,柱聯堂額,寵頒殊賜,照耀寰區。而屏素箑頭,長箋橫卷,題新篇、摹古跡者復數十百種。由這篇御題中可以知道,摹刻法帖的墨跡皆出自內府藏品。此外,法帖的摹刻傳拓都是依照康熙年間《淵鑒齋法帖》的樣式,並分別將雍正繼位前的墨跡集為《朗吟閣法帖》,共十六卷,繼位後墨跡為《四宜堂法帖》,共八卷。《朗吟閣法帖》收錄雍正潛邸時書法計8

6、2件套,其中成套者如〈恭進詩扇〉、〈臨米芾集帖〉等少則四、五件,多則二十餘不等。在這套法帖中,集中了雍正早期書法的各種面貌,除了4件臨習和書寫唐人楷書風格的〈聖祖萬壽節恭獻賦〉、〈恭和聖祖御製詩〉等作品外,絕大多數都是臨寫宋元明諸家風格的作品,其中自題學米芾的20件、1張照(1691─1745)字得天,號天瓶居士,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康熙四十八年進士,官至刑部尚書。善書,取法董其昌,繼入顏、米,氣魄渾厚,是清初著名書法家。勵宗萬(1705-1759)字茲大,號衣園,河北靜海人。康熙六十年進士,官至刑部侍郎。善書畫,書法師褚、米、蘇,與張照齊名,

7、時有「南張北勵」之謂。董邦達(1699─1769)字孚存,號東山,浙江富陽人。雍正十一年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善書畫,尤精於山水及篆、隸。2戴臨,字監之,生卒不詳,雍正、乾隆朝以善書供奉內廷,官至戶部郎中。關於戴臨鉤摹雍正御書的記載見於《活計檔》雍正九年,琺瑯作「十月二十日,司庫常保、首領太監薩木哈奉上諭:將法(琺)琅葫蘆做九個,畫班(斑)點,燒葫蘆色,蓋子鍍金。其葫蘆上字照朕御筆著戴臨寫。……欽此。」3宋璋、焦林二人也是清內府於乾隆十二年摹刻《三希堂法帖》的主要刻工,其名見於此帖尾紙。2兩岸故宮第一屆學術研討會:為君難─雍正其人其事及其時代學蘇軾

8、的4件、學黃庭堅的1件、學趙孟頫的9件、學董其昌的22件,另有20件,雖未明言習仿對象,但其均為行書或行草書,風格在米、董之間。由此看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