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模课程设计》-3周-课程设计指导书

《冲模课程设计》-3周-课程设计指导书

ID:9234640

大小:797.72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24

《冲模课程设计》-3周-课程设计指导书_第1页
《冲模课程设计》-3周-课程设计指导书_第2页
《冲模课程设计》-3周-课程设计指导书_第3页
《冲模课程设计》-3周-课程设计指导书_第4页
《冲模课程设计》-3周-课程设计指导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冲模课程设计》-3周-课程设计指导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4---2015第第第一第一一一学期学期《冲《冲压《冲压压压模模模模具具具具课程课程课程设计》指导书课程设计》指导书一、一、一、一、目的和任务目的和任务本设计是为了巩固《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计算、制图能力,正确运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掌握一般冲压件工艺和模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学生在设计时应从生产条件出发,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尽可能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合理的工艺,设计出技术合理、经济效益好的模具。二、二、二、二、设计要求设计要求1.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课程设计时间为三周。2.在规定时间内,学生应完成1张A0或A1模具总图、15张左右A3或

2、A4模具零件图的绘制,并编写说明书一份,说明书为20页左右。3.图纸采用手工绘制,图面要求整洁美观,布局合理,制图规格按照有关国家标准。4.说明书要求简明扼要地叙述设计的内容,字体工整,图文并茂,文中数据和公式来源要求注明。说明书一律采用计算机打印,字体与格式按有关规定。三、三、三、三、设计内容及步骤设计内容及步骤1.冲压件工艺性分析2.排样、进行经济性分析,画出排样图3.确定工艺方案,进行技术和经济综合分析4.选定合理的模具结构形式5.确定模具零件的结构、材料、公差配合及技术要求6.计算凸、凹模尺寸和公差7.校核模具主要零件的强度8.选择冲压设备9、其它需要

3、说明的内容四、四、四、四、答辩及评分答辩及评分1.学生在按时完成设计,交指导教师审阅后,才能参加答辩。2.答辩时,学生应根据图纸,简单叙述设计的内容和特点,及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然后由指导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3.指导教师根据答辩质量、实际完成的情况及课程设计中表现予以评分。五、五、五、五、日程安排日程安排第1日分配任务,查找资料第2~4日工艺性分析、排样、方案确定、零件尺寸计算、强度校核、设备选用第5~8日用坐标纸画出模具总装图第9~11日在图纸上画出模具总装图第12~16日画零件图第17~18日写说明书第19日答辩1六、模具材料、热处理、精度、

4、表面粗糙度一般要求。(一)精度、表面粗糙度一般要求:1...模具零件的公差配合要求:过盈配合用于模具工作时其零件之间没有相对运动且不经常裁装的零件,如导柱、导套与模板的配合;过渡配合用于模具工作时其零件之间没有相对运动且经常裁装的零件,如压入式凸模与固定板的配合;间隙配合用于模具工作时需要有相对运动的零件,如导柱、导套之间的配合。2...模具零件的形位公差要求:模具零件中经常使用的形位公差有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圆柱度、圆跳动公差。1)平行度公差:模板、凹模板、垫板、固定板、导板、卸料板、压边圈等板类零件的两面要求有平行度公差,参考《冲压手册》P652表10

5、-672)垂直度公差:矩形、圆形凹模板的直角面,凸、凹模(或凸凹模)固定板安装孔的轴线与其基准面,模板上模柄(压入式模柄)安装孔的轴线与其基准面,一般均应有垂直度公差。公差值参考《冲压手册》P653表10-68而上下模板的导柱、导套安装孔的轴线与其基准面的垂直度公差,应如下规定:安装滑动式导柱、导套时取0.01:100,安装滚动式导柱、导套时取0.005:100。3)圆跳动公差:各种模柄的圆跳动公差见《冲压手册》P653表10-69。与模板固定的导套圆柱面的径向圆跳动公差,可根据模具精度要求选取4级或5级。4)同轴度公差:阶梯式圆截面凸模、凹模、凸凹模的工作直

6、径与安装直径之间(采用过渡配合压入),阶梯式导柱的工作直径与安装直径(采用过盈配合压入),均应有同轴度要求。5)圆柱度公差:导柱、导套配合的圆柱面,其圆柱度公差一般可按6级精度选取。3、模具零件的表面粗糙度要求:参考《冲压手册》P584表10-234、模架技术要求:::(1)组成模架的各零件的材料、尺寸、精度、表面光洁度和热处理等均须符合各零件的标准要求和本技术条件规定。(2)装入模架的每对导柱和导套装配前需经选择配合,其配合要求应符合表10-70规定:(3)装配成套的滑动导柱模架,按表10-71技术指标分级,装配成套的滚动导柱模架,按表10-72技术指标分级

7、。任何一级模架必须同时符合a、b、c三项技术指标,不符合表10-71、表10-72精度规定的模架,不予列入等级标准。(4)装配后的模架,其上模座沿导柱上、下移动应平稳和无滞住现象。(5)装配后的模架,其导住固定端端面应低于下模座底面有0.5~lmm。(6)模架的各零件工作表面不允许有影响使用的划痕,浮锈,凹痕,毛刺,飞边和微小砂眼和缩孔等缺陷。(7)在保证使用质量的情况下,允许用新工艺方法(如环氧树脂,低熔点合金等)固定导套。(8)成套模架一般不装配模柄。(9)模柄的装配要求应符合下述规定:a.压入式模柄孔的公差配合为H7/m6。b.除活动模柄外,其它模柄装入

8、上模座后模柄的轴心线对上模座上平面的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