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

ID:9237933

大小:82.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4-24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_第1页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_第2页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_第3页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_第4页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1)第一次文代会A1949年7月在北平召开(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B主要目的:共同确立今后全国文艺工作的方针与任务,成立一个新的全国性的组织。C首要任务和长期工作:把来自各个方面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统一到毛泽东文艺方向上来。建设“新的人民的文艺”。D意义是:确立当代文学的起总;开启当代文学一体化进程;成立文艺组织。(2)中国作协中国作家协会(简称中国作协),是位于中国北京市朝阳区社会团体。它的前身是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该机构的形式,功能等,继承30年代“左联”的经验,也直接从苏联作家协会取得借鉴。其直属刊物为《人民文学》。其历任主席有

2、矛盾,巴金。现任主席为铁凝。(3)社会主义现实主义A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概念来源于苏联。B第二次全国文代会将其确定为我国文艺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C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去描写现实;二是艺术描写地真实性;三是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4)胡风“写真实”文艺理论胡风的“写真实”更多的承接19世纪法俄文学的“批判生活”的性质,以及鲁迅所代表的“五四“作家的”思想启蒙”责任。对胡风等来说,他感受最深切的是古老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的沉重负担,认为民族传统,民众的生存状况以及精神状态,一方面是韧性的战

3、斗力,原始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则是奴性的卑贱与苟安。胡风提出了著名的“精神奴役的创伤”的命题,要求作家“对于一切的麻木,一切的污秽,一切的混乱,随时随地感到难堪或悲愤,用了最大的警惕心去告发去抨击”。(5)《创业史》的成就与局限作者为柳青。小说内容分两部:一是写互助合作带头人梁生宝领导的互助组的巩固与发展。二是写试办农业合作社。小说主题:写中国农村为什么发生社会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是怎样进行的。小说叙事线索:以郭世富为代表的富裕中农和姚士杰为代表的富农以及郭振山为代表的当内人士为叙事线索。其艺术成就是A提供了广阔的农民生活变迁和农民心理变化以及中国当代巨大的社会历史变革。2

4、2B其人物的心理刻画表现得更为突出。如在梁三老汉的形象塑造上。主要表现在:一是形象的“丰满”“厚实”程度,即美学标准;二是表现处于观望动摇的“中间状态”的农民,在揭示社会生活面貌的深度与广度上的意义,即题材的价值问题。C是丰富的叙事手法。其写作风格具有开阔,浑厚,热烈的特征。局限:A新英雄形象的创造是“新的人民文学”的“本质性”特征,它的意义不是过去文学中“中间人物”所能代替的。B这种新型文学没有寻求与此相应的艺术方法以传统的“现实主义”的客观描绘,性格刻画,形象饱满作为衡量尺度。C在梁生宝形象的构造上存在“三多三不足”的缺陷以及过分理想化的问题。(6)赵树理小说的民间性赵树

5、理小说的民间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赵树理的民间性,表现在自身民间立场及其成因上。a赵树理是一个中国传统民间并倾向于政治的知识分子。他将民间文化与政治工作相结合;b站在农民立场上来解决农村中出现的问题。民间立场即农民立场,占主导地位。2赵树理的民间性,表现在民间魅力上。A以民间为主题,坚守民间文化价值和文化地位。是赵小说的“民间小历史”。B对民间艺术手法的借鉴。(a讲故事:具有纪实性,共识性以及模式化特点;b运用技巧和悬念;c口语化:具有直露语义,平实朴素,字字落地的作用)3赵树理的民间性,表现在中间人物上。农村中落后农民形象:二诸葛农村中落后妇女形象:三仙姑进步青年:小二

6、黑基层干部:范登亮(7)孙犁小说艺术孙犁被称为“革命文学的边缘人”。他的小说艺术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A寄风云变幻于诗情画意。所谓风云变幻具体表现在:通过农民生活,命运体现和自我矛盾等的史诗化;通过人物分类,脸谱形象和故我矛盾等的戏剧化。所谓诗情画意具体表现在:类似于赵树理小说特点的日常化;具有乡土气息人情气息的诗意化。B人情美以及人性美。如《铁木前传》C对女性人物的塑造。笔下的女性大多温柔,单纯,明净,开朗等。D恣意铺陈,不吝笔墨,不拘成规的叙事结构。多用于第一人称“我”和第二人称“你”叙事;以作家主观情志叙述;以事件为中心,讲究结构严谨,浑然一体。E如诗性如画性的语言。小说

7、晓畅通俗,明白如话。迎合大众口味,适合知识分子的追求。(8)百花文学《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1956年和1957年上半年,文学思想和创作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革。这在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中,是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在中国,毛泽东在1956年5月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给潜在于各个领域的强大的变革要求以推动和支持。文学界遂出现了突破僵化教条的、类似于当时苏联文学的那种“解冻”。为后世文学启蒙起到了促进作用。22总的来说,该小说是一部批判官僚主义小说,也是一部成长小说,同样,也是一部官场小说。讲述的主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