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卷二

中考语文模拟卷二

ID:9241291

大小:5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25

中考语文模拟卷二_第1页
中考语文模拟卷二_第2页
中考语文模拟卷二_第3页
中考语文模拟卷二_第4页
中考语文模拟卷二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模拟卷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考语文模拟卷二正式考试时,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3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2.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正确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3.答主观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2、。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1.下列各组词语读音和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狡黠(xié)害(hài)人听闻  B.畸(qī)形重峦叠障(zhànɡ)C.繁衍(yǎn)相形见绌(chù)  D.恣睢(suī)吹毛求疵(pī)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舞台上台湾女艺术家的演奏     动听,观众在这经典乐曲里如痴如醉。②千岛湖的水下古城,其历史

3、可以     到一千年以前。③只有拥有了广博的阅历、丰富的语汇,我们创作作品才有可能     。A.优雅追溯一气呵成 B.优雅追述一鼓作气C.幽雅追述一气呵成     D.幽雅追溯一鼓作气3.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行;商旅不行,樯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A.霪雨:连绵的雨。B.开:放晴。C.薄:迫近。D.国:国家。4.下列句中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的一句是(2分

4、)()A王平对邻居张大爷说:“张大爷,我们班同学明天春游,尽快帮我借台照相机,以免误事。”B.李长根是个老实憨厚的农民,勤劳致富后,仍然和夫人—家五口,住在西山脚下的小村里。C.董教授打开书,只见扉页写道:奉上我的拙著一本,鄙人才疏学浅,书中谬误,敬请斧正。D.章老板脸带歉意地说:“对不起,犬子昨天冲撞了您,能否请您看在我的薄面上原谅他呢?”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太湖大道隧道的建成开通,有助于解决清扬路、长江路等路口的交通拥堵问题。B.“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顺利对接后,有关人士向

5、公众展示了我国载人深空探测的远景规划。C.在政府大力扶持文化产业的背景下,无锡市文化艺术创作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局面。D.一个城市里有鸟、鱼、兽,是衡量人类意识的程度,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8-6.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提炼观点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材料一那瘦肉多得动你心的猪肉,有可能含有瘦肉精;那颜色白得馋你嘴的馒头,有可能就用过漂白剂;那色彩艳得逼你眼的饮料,有可能就加了塑化剂……材料二公众之所以引起“愁吃”的恐慌,与少数媒体夸大其辞的宣传不无关系。例如,某个地方西瓜使用了膨大剂,专家证实如剂

6、量适当并不影响食用者的身体健康。但由于媒体的片面宣传,导致很多人不敢吃西瓜。他们把个别问题当成普遍现象,动辄以“致癌”“致死”定论,把食品安全的问题放大了。材料三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行政主管、职能检测部门,已经开始行动,采取措施对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实行全程监控和检测,对黑心者,频出重拳。A.群众对食品安全基本满意,少数群众不满意。B.食品安全确实存在问题。C.行政部门已经对食品领域黑心者实施检测打击。D.少数媒体片面宣传和夸大食品安全问题。二、阅读与赏析(共49分)(一)(12分)延徽,幽州人。

7、刘守光末年衰困,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契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马于野。述律后言于契丹主曰:“延徽能守节不屈,此今之贤者,奈何辱以牧圉①!宜礼而用之。”契丹主召延徽与语,悦之,遂以为谋主。延徽始教契丹建牙开府,筑城郭,立市里,以处汉人,使各有配偶,垦艺荒田。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契丹威服诸国,延徽有助焉。倾之,延徽逃奔晋阳。晋王欲置之幕府,掌书记王缄疾之。延徽不自安,求东归省母,过真定,止于乡人王德明家。德明问所之,延徽曰:“今河北皆为晋有,当复诣契丹耳。”契丹主闻其至,大喜,如自天而下,拊其背曰:

8、“向者何往?”延徽曰:“思母,欲告归,恐不听,故私归耳。”契丹主待之益厚。【注释】①牧圉:到牧场中放牧。(选自《资治通鉴·后梁记》)7.下列句中的“于”与“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于土墙凹凸处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C.苛政猛于虎也D.告之于帝8.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①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②契丹主召延徽与语,悦之③德明问所之④向者何往9.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使牧马于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